近日,美国棉花协会表示,中国的棉花补贴政策违反了全球贸易规则,并强烈呼吁美国监管部门调查中国的补贴水平。
据媒体报道,美国棉花协会(NCC)对于中国棉花的补贴有着自己的估计,NCC表示,中国政府的补贴力度超过了规定水平,即过去四年全国作物产值的8.5%。2014年的补贴相当于产值的29%,2012年和2013年均超过30%。
美国对于中国棉花政策的“特别关心”,充分说明目前的棉花市场竞争激烈之状。翻开中美两国贸易分歧的历史,不难发现一个同样的事实,贸易分歧总是和利益纠缠在一起。利益永远是产生分歧的首位原因。同样道理,美国对于中国棉花政策的指责和利益也是密切相关的。
分析师表示,美国对于中国棉花政策的批评,实质上想通过WTO规则阻止中国实行棉农补贴代替收储计划,增加其本国棉花的出口量。
其实,中国棉花政策之所以发生了变化,实行棉农补贴来代替收储计划(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并于2015年不再增发棉花进口配额,是基于我国客观情况的现实考量。“我国棉花政策的改变确实需要考虑到多重因素,和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形势、我国及国外棉花市场形势、市场供求关系、棉花价格和棉花进出口状况等密切相关。”陈涛表示。
我国从2011年起开始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到目前为止已有三年时间。在这三年时间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确实发挥了稳定棉价的作用。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2011-2013年度全国籽棉收购平均价为8.44元/公斤,较收储前的2008-2010年度增长近20%。国内棉价(标准级)基本稳定在1.9万元/吨以上,波动幅度不超过10%,而同期国际市场棉价波动幅度超过30%。
但成绩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问题。“收储三年间,棉农收益是增加的,棉花产量和市场价格也是稳定的,收储目标基本实现,可是收储政策确实也造成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价格信号失灵、市场缺乏活力、内外价差扩大、财政负担加重等问题。”中国棉花协会会长周声涛曾表示。
分析师也表示,国家之所以出台棉花补贴新政,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家皮棉库存总量达到1100万吨,占全球库存的60%。巨大的库存压力,加上国内外的棉价倒挂,长期压制我国棉价的正常上行空间。因此,国家果断出手,旨在以市场之手将棉价调控到合理区间。
业内观察者表示,这一新政策的出台,对于棉花产业链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未来我国棉花政策的走向,分析师给出了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认为未来我国可能不再出台任何形式的棉花保护政策;另外,就是应鼓励农民进城、鼓励棉花种植,不能盲目照搬外国棉花补贴政策;同时,应保留必要的棉花储备,以应对军队、突发自然灾害等棉花需求。
业内强调,对于棉花的政策,我们需要彻底更新观念。我们对市场经济要有足够的信心,要从观念上消除过去商品短缺时形成的心理定势和惯性思维,要充分认识全球化的国际分工形成的商品流通互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