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生物基聚酯纤维(PTT)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前沿的“新化学”理念,在1,3-丙二醇(PDO)的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并牵头成立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联盟,推动生物基PTT从“概念”走向规模化生产及应用。
在2025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上,华恒生物携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联盟展示了生物基PTT在“原料研发-技术转化-市场应用”上的创新成果,体现了我国生物基材料“从实验室到终端”的系统创新及应用能力。
“新化学”领航,破局PDO国际垄断
华恒生物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制造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之初,华恒生物便以合成生物技术为核心,致力于小品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生物制造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美妆与护理、功能食品营养、动物营养、新材料中间体等多个领域。
当前很多行业面临着石油资源枯竭与碳排放压力的双重挑战,寻求破局之道迫在眉睫。“我们在大化工领域积累深厚,率先提出‘新化学’理念——以生物基碳源替代传统石化原料,打造绿色化学制造体系。”在2025中国国际纺织纱线(秋冬)展览会上,华恒生物生物基材料事业部总监唐喆向《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介绍,为将这一理念落地,华恒生物携手中科院天工所展开深度合作,以工业玉米为原料,通过精心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对生产菌种、发酵工艺及提纯工艺进行全方位创新,最终成功研发出生物基PDO。这款产品不仅在纯度与稳定性上表现优秀,更能显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国家“双碳”战略的推进持续贡献力量。
据了解,生物基PTT纤维关键原材料1,3-丙二醇的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产业发展处处受限。华恒生物凭借自主研发的“中国菌”生物发酵技术,成功实现1,3-丙二醇的国产化生产。2024年,华恒生物5万吨生物基PDO产能正式投产,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使其成为全球第二家实现该产品万吨级供应的企业,一举打破美国杜邦一家独大的格局,成本大大降低。“该项目最大的突破就是原料创新,我们不再受‘卡脖子’之痛。”唐喆自豪地说。
协同创新,生物基PTT从“实验室”走向终端
为促进我国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促进成果转化,去年9月,华恒生物牵头成立了“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联盟”,并携手东华大学、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等单位,构建起“原料研发-技术转化-市场应用”的高效协同体系,合力推动生物基PTT从“实验室”稳步迈向规模化生产与实际应用的新阶段。
“这份协同创新的成果,在本届展会上得到了精彩呈现。”唐喆介绍,此次展会,联盟组织成员企业各展所长:华恒生物展示了年产5万吨的生物基PDO与PTT切片,彰显原料端核心实力;宝丽迪的PTT改性色母粒切片、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的PTT可降解功能母粒、赛维尔的R-pet/PTT及差异化PTT切片,展现中游材料创新活力;常熟海立的长丝细旦双组分与隐汗纤维面料、上海群德的针织面料、恒都纺织的机织面料,再到棱御服饰的针织运动装、维纳达服饰的PTT针织服装,形成“PDO-PTT切片-纱线-面料-成衣”的全链条成果展示,让观众直观感受生物基纤维从源头到终端的蜕变。
更值得一提的是,展会现场正式发布了联盟标识,标志着生物基聚酯产业从“创新协同”正式迈向“品牌协同”新阶段。生物基聚酯纺织产业联盟首席专家、东华大学研究员王华平在采访中表示,经过将近一年的创新实践,联盟重点实现两大核心突破:一是原料创新,彻底打破传统石油基原料的制约;二是需求驱动创新,依据市场需求打通生物基技术赋能纺织产品体系的“最后一公里”,为行业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
全链条创新破局,筑牢生物基PTT绿色根基
站在生物基PTT产业从“技术突破”迈向“规模落地”的关键节点,联盟的未来蓝图正徐徐展开,充满无限可能。
王华平表示,生物基聚酯产业经历了最初的从无到有的阶段,目前已进入对标国际的第二发展阶段,下一步联盟将依托中国完整产业链优势与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迈向第三阶段——引领发展阶段,通过系统发展模式,持续强化产业竞争力,引领全球生物基聚酯产业发展方向。
中国纺织产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与核心技术突破能力,是联盟前行的底气。唐喆表示,未来,联盟将充分激活这一优势,以更开放的姿态吸纳短纤、色母粒等领域的实力伙伴,为产业生态注入新鲜活力;同时,以“上下游一体化推进”为抓手,强化品牌对接,用消费端需求反向拉动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让生物基聚酯纤维在更多领域落地生根,推动行业实现全面升级与可持续发展。
而作为联盟发起者的华恒生物,将始终秉持“专业协作、共赢共生”的理念,以1,3-丙二醇为基石构建的生物基生态为纽带,与联盟成员各展所长、相互赋能,推动生物基聚酯产业生态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