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南疆库尔勒、阿克苏、喀什三大棉区整体进入结桃、吐絮期,一些棉花种子公司、县乡农业部门及轧花厂纷纷到地田间地头测产并估测2020/21年度籽棉开秤收购价,考虑到9月上中旬主产棉区持续长时间降雨、低温或霜期提前的概率不大,因此测产的准确率应该达到70-80%。
棉农、棉花加工企业及主管农业部门在6、7月份预测产量增加,本次测产南疆单产持平甚至略有下降(除库尔勒棉区外),其中喀什、阿克苏大部棉区籽棉单产或维持在350-400公斤/亩,单产450公斤/亩以上的高产田比例较前期测产有较为明显的减少,单产300公斤/亩及以下的占比增加。
为什么8月份以来,南疆部分棉区单产预期下滑呢?农民、棉花加工企业分析、归纳如下几点:
一是进入7月下旬,南疆大部分棉区持续遭遇高温低湿天气考验,旱情加重,部分棉田因补水追肥不及时导致非宜棉区出现蕾铃脱落现象,棉桃发育有所减缓;
二是7月中下旬新疆突发新冠疫情,各地州防控全面升级,棉花田间管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三是疫情防控下,农资运输、供给也受到短暂影响。喀什、阿克苏一些偏远地区氮磷钾等水肥、叶面营养素甚至农药供应一度十分紧张;
四是据中央气象局、自治区气象台消息,8月25日夜间至28日夜间,喀什地区南部、阿克苏地区、巴州等地有明显降水,全疆大部降温明显,再加上南疆盆地东部的大风天气,不利于花铃生长及裂铃、吐絮,农民及相关农业部门需提高警惕。
另外在减产的因素还包括:品种选择方面的问题、前期不敢控,中后期控不住,棉花疯长的原因、棉花蕾期化控过重,严重影响株高和果枝的原因、蓟马、蚜虫防治不好的原因
有一部分农户,在进入七月底八月初的时候,蓟马和蚜虫的防治出现了很大的失误,不是让蚜虫咬棉花,就是让蓟马咬棉花。机采时,远看棉花白花花的,长得还可以。到地里仔细一看,出现了很多小花朵,大花朵不多,这样的低,亩铃数不少,但是单铃重不够,就是中期被蚜虫咬,后期被蓟马咬造成的。不要乱用高毒农药将天敌全打死了,要保护天敌,不然害虫爆发了,打什么药也打不下去。
还有假肥料的原因,有棉农买了假肥料,产量怎么能高。土壤肥料检测实验室老师给农户检测肥料,发现很多肥料是假的。一铵根本不是一铵,磷酸二氢钾根本不是磷酸二氢钾。贵的肥料假的多。有的直接用硫铵顶一铵卖给棉农。用肥量大的棉农,最好还是检测一下,买肥料一定要到正规营业点。
棉花从现蕾到盛花期(打顶前后)这一段时间,大概35天左右,水肥温三大因素碰头,棉花长势比较快,往往化控出问题的就是这一段时间,不是控狠了,就是控不住。今年,市场上流行各种各样的塑形剂,也不知道是什么成分,有安全的,也有不安全的。有很多农户用塑型剂配合缩节胺,将棉花打的不长了。棉花正在长果枝的时候,不让他长了,哪里来的产量。棉花蕾期,无论怎样化控,必须让棉花迅速长果枝,平均三天长一台果枝,平均节间控制在5公分左右。安全的塑形剂是个好东西,可以加快棉花长果枝和现蕾的速度,促进生殖生长。一定结合自己的苗情、地力、密度合理利用塑形剂。塑形剂的量绝对不要用大了。缩节胺和塑型剂合用,缩节胺一定要减量。少量多次,因天、因地、因苗,全程系统使用,永远是棉花化控的第一原则。控死了比适度旺长减产要大得多。每亩准备预留十万果枝,够八万果枝时,就要准备开始重控。缩节胺我们用了半辈子呀,还是用不好。我以前用缩节胺也出过问题。
很多问题出现在第一水追肥量上。大概在6月10号左右进第一水,有的棉农一亩地追到十几公斤肥料,尿素追5公斤,一铵追5-6公斤,钾肥3-4公斤,还有其他的特殊肥料。结果导致棉花40-50公分高,地里全是肥厚的大叶片,比人手掌都大,果枝很少,蕾很小。水肥过多导致茎枝叶旺长将养分几乎全部夺走,棉花不长果枝,不现蕾。这种情况用缩节胺是控不住的,减产非常大。棉花还没有开花结桃子,哪里需要了这么多肥料,追上个几公斤就可以了。在大量坐桃子的时候,才开始大量追肥。看花量上肥料,数桃子上肥料,是最基本原则。我们不是要叶子,我们需要桃子,要棉花。第一水追那么多肥料干啥,长杆子长叶子。现在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身体都胖得很,不见得比瘦人健康。
当然减产还有很多方面,这是一些主要问题,后面可以通过人为管理减轻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