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多实现50年发展总量,吉林化纤靠什么蝶变新生?
发表时间:2017-09-01    作者:同黎娜  发表评论()

  在此前的一次碳纤维会议上,当谈及我国碳纤维产业下一步要突破大丝束制造技术时,现场相关专家说了这样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国产大丝束碳纤维技术最有希望从拥有腈纶工艺的吉林碳谷身上实现。”
   
  吉林化纤的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生产线。

  吉林碳谷便是吉林化纤集团(以下简称“吉林化纤”)管理的子公司。事实上,“发展碳纤维产业”一直是吉林化纤上下的一种“家国情结”。面对在该领域国外企业长期的技术封锁,吉林化纤立志:要做好中国的碳纤维,要实业报国。
   
  那么,吉林化纤这几年在碳纤维领域有哪些突破?新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在碳纤维原丝的研发和制造之外,吉林化纤还在民用纤维领域拥有粘胶长丝、腈纶和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竹纤维”板块,且都形成了领军优势。在这3个领域,吉林化纤这几年又有哪些突破?还有哪些新动作?日前,《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了吉林化纤集团董事长宋德武,他就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并讲述了吉林化纤这家有着5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国企在“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实现创新转型、蝶变新生的生动故事。

  夯实主业 加速4大板块升级

  2013年,我国化纤行业处于新一轮调整周期,多种化纤产品价格下行,终端消费需求持续疲软,而那时的吉林化纤也正经历着一段艰难的日子。

  2013年时的吉林化纤处于亏损中,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员工期盼着企业能够扭亏脱困,闯出一片新天地。经过反复思考,吉林化纤确定了“夯实主业,加快升级,适度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和“整合优化、提高效率、内拓外联、双轮驱动”的发展思路。此后的吉林化纤立足回归核心,做精主业,依托“提品质、增品种、树品牌”三品工程,积极推进4大主力板块做深、做透,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在粘胶长丝板块,吉林化纤着眼于高端客户需求,实施“有中生新、四化升级”。通过实施“匀质化”,实现了几十万米的丝条品质均一,各种性能指标稳定,满足了客户生产高端面料的品质需求。通过实施“细旦化”,使产品特性更加接近天然蚕丝,更具性价比,对真丝产品具有更强的替代性。通过实施“大型化”,使产品筒重从540克逐步跨越到840克以上,满足了下游企业自动化、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需求。通过实施大筒重、无结头的“连续化”,使产品实现了高强度、无脆断。吉林化纤还引进了采用意大利sinko生产技术的一体化、连续纺粘胶长丝生产线,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使粘胶长丝的生产效率提高了80%,人均年产出提高了80%,也满足了客户高速纺和对高质量的要求。
   
  宋德武表示:“升级后,公司的粘胶长丝质量水平全球领先。目前,我们的粘胶长丝年产能约为5万吨,产品中约有45%出口到日本、欧洲等高端市场,且供不应求。”
   
  在腈纶板块,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宋德武主张在产能扩张的同时,提高差别化研发力度,将产品定位于“逐渐替代进品,扩大出口,”从而使产品结构不断丰富,赢利能力明显增强。
   
  这几年,吉林化纤研发出了功能保健、原生色、环保仿真、安全防护4大系列20多个腈纶品种。其中,醋青纤维打破了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结合的技术壁垒,属世界首创;扁平、大有光、超柔超亮、原液染色等一大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抗起球、阻燃腈纶纤维打破了国外市场的长期垄断,实现了替代进口,并打开了日本、澳大利亚市场;石墨烯纤维、铜离子抗菌纤维、M系列纤维等新产品也得到用户认可。目前,吉林化纤在腈纶行业已经形成规模优势,年产能为38万吨,约占全球腈纶总产能的20.5%,约占我国腈纶总产能的50.6%。
   
  在竹纤维板块,吉林化纤打破传统人造纤维的原料多为棉浆、木浆的资源限制,逐渐形成“竹浆粕-竹纤维-竹纱线”的完整产业链。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行业创新模式,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宋德武还牵头组建了“天竹联盟”产业链合作平台,成员企业已由最初的32家增至目前的135家,合作企业达到468家,包括七匹狼、九牧王、三枪、爱慕、洁丽雅、孚日等国内知名零售品牌。
   
  对此,宋德武表示:“通过联盟协同开发,使企业的各种混纺技术全面开花,国内市场对于竹纤维的应用也不断拓展。目前,公司的竹纤维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达到70%,出口纤维的终端产品几乎涵盖了纺织领域所有的品类。”
   
  在碳纤维板块,吉林化纤坚持产业链一体化开发、终端拉动及产学研结合技术提升等主线,推动产品应用领域由军工向民用、产业用拓展,尤其是通过牵头组建“吉林省碳纤维战略联盟”,建立了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3年多来,吉林化纤成功开发出12S、 24K、48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产品品质稳定在T400以上水平,开创了国内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的先河。其原丝销量也由1000吨增至4300吨,预计2017年将超过8000吨。

  “在以上4个板块,我们的发展方向是,研发生产出全球最好的粘胶长丝,品类最丰富的腈纶纤维,最具功能特色的竹纤维,以及低成本、大丝束、高品质、通用化的碳纤维。”宋德武说道。
   
  新上25个项目 持续扩大竞争优势

  3年多以来,吉林化纤的点滴改变和业绩突破最终都通过数据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出来。
   
  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吉林化纤实现工业总产值62.45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收入68.95亿元,同比增长12.8%。2013年~2016年,吉林化纤总资产年均增速约为23%,销售收入年均增速约为8%。今年1~7月,吉林化纤实现工业总产值57.57亿元,同比增长57.4%,实现销售收入47.14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吉林“大本营”实现利润7927万元,企业的纤维出口量达到4.6万吨,同比增长107.1%,创汇11489万美元,同比增长111.2%。
   
  那么,吉林化纤在不断创新、持续跨越的路上又把握住了什么关键点?

  “传统优势关乎企业发展的命脉,新项目不能偏离主业。”提到上项目,宋德武如是说。
   
  虽然国内化纤行业目前已经过了单纯依靠规模驱动的阶段,但聚酯等子行业的龙头企业扩大竞争优势的实践一再证明,利用先进技术,上新项目,扩大规模,进一步凸显“规模效应”,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仍是竞争的关键要素。宋德武也深知这一点。这几年,吉林化纤在打好“质量”和“效率”两张王牌、做好存量升级的基础上,加快增量调整。
   
  2014年,国内部分粘胶长丝生产企业限产、减产,甚至关停生产线退出市场,造成了市场上有3万多吨的产量缺口。吉林化纤把握住了这一契机,果断新上项目,扩大产能,采用全球最先进的连续纺生产设备,利用联合开发的废气治理先进技术和装备,使减排率达到85%以上,开工建设5000吨长丝连续纺项目,并于当年达产、达效,从而一举拿下了市场空白期的大部分份额。
   
  此后,其新项目的开工和达产可谓不间断。继5000吨连续纺粘胶长丝项目后,1万吨连续纺项目也达产,产品畅销国内外高端市场。吉林化纤还充分发挥传统的半连续纺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用10个月时间建成了1万吨粘胶长丝细旦化项目,3天生产出AA级产品,实现了对国际顶级的筒管法产品的替代。

  同时,吉林化纤积极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全球唯一的1万吨醋青纤维项目、2万吨扁平腈纶纤维项目、2万吨超柔超亮纤维项目、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的3万吨差别化腈纶后加工项目,以及河北吉藁公司6万吨腈纶项目都在这几年间建成投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在腈纶领域的生产、技术优势,吉林化纤近几年加大向碳纤维新材料领域的发展力度,在8000吨碳纤维原丝产品质量稳定在T400水平的基础上,新建成了200吨的碳纤维碳化实验线并投产。2016年,吉林化纤还与浙江精功集团合作,强强联手共建碳化线项目,致力于低成本、大丝束技术的研发和突破。
   
  如今回头去看,吉林化纤用3年多的时间几乎实现了公司前50年的发展总量。3年多来,公司先后实施了25个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每个项目都充分运用自主创新技术,产品也补充了市场短板。在已投产的20个项目中,最长的建设工期不超过10个月,最短的建设工期仅为142天。新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个个达效、赢利。3年多来,企业的综合产能增加了50%。通过这几十个项目,使公司的主业优势更加明显,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而作为一家老国企“蝶变新生”的故事,也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背景下,具有了更大的示范意义和社会效应。

  2016年7月22日,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吉林市委、市政府关于吉林化纤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这是老企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好典型,要鼓励、支持吉林化纤集团做优做强产业。”
  如今的吉林化纤,长足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宋德武表示:“随着全球单线产能最大的12万吨竹纤维项目、4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全国唯一的8000吨大丝束碳纤维碳化项目一期工程如期开车,吉林化纤将提前3年实现企业的‘十三五’规划目标。我们都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报价
·PTMEG主流价19000→0.00
·纯MDI主流价16800→0.00
·20D氨纶一般报价50000→0.00
·40D氨纶一般报价38000↓500
·溶解浆内盘6300→0.00
·粘短市场中心价13050↑100
·粘短市场中心价12700↑80
·涤纶POY7300→0.00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1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