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球PET需求为1970万吨,较2013年增长6%,而2014年全球PET总产能达到了2940万吨,全球过剩970万吨。在此背景下,中国聚酯企业需要优化物流成本和融资成本。
服务于全球PET进口贸易管理的意大利GSI公司代表近日出席了中纤网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聚酯论坛。GSI CEO Francesco Zanchi发表了题为《中国在全球聚酯贸易中的作用》的演讲。记者在会后与之讨论了中国聚酯出口形势及面临的问题。Francesco Zanchi就全球聚酯过剩的格局下,谈到了中国企业面临的选择。
记者:中国PET出口形势如何?
Francesco Zanchi:中国今年大约会有220万吨的出口量,达到出口量的最大峰值。明年可能会出现下降,出口出现困难。
然而,中国在聚酯产业链方面是有优势的。中国PX-PTA-PET产业链健全,而且国内的PX与PTA产业在全球范围来看也很有竞争力。这为PET在全球的竞争提供了优势。
当前,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开建PET项目对中国PET的发展起到削弱作用。尤其是中国或将面临更多来自印度产能方面的压力。随着印度低价货源的逐渐增加,中国聚酯原先出口的某些主要目的地,产品将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
除了这个因素外,中国对于PET出口增加了国际运输业增值税项目,使得出口税率提升,这不利于中国PET的全球竞争力。
记者:如何评价多个国家对中国聚酯采取反倾销措施?
Francesco Zanchi:这是某些国家做出的贸易保护行为,对于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非常不好。各个国家应该在公平、合作、互利的机制下开展贸易。
巴西对于进口中国的PET采取限制性措施,比如要求中国企业开具各种手续文件,使得贸易变得异常繁琐,这不利于中国PET出口到巴西。这种贸易也是不公平的。
记者:国外PET产业的形势如何?
Francesco Zanchi:亚洲很多国家都在增加产能,竞争会很激烈。欧洲总体上产能供过于求,当地PET企业间会展开并购与重组。美国正在增加新产能,但是落后产能也同步遭到淘汰,所以整体会保持产销平衡。巴西等地正在建设PET项目,总体上产能会增加,相对进口也会减少。
记者:中国PET企业应如何面对当前的贸易环境?
Francesco Zanchi:中国在全球PET领域仍然处于领军地位,但是如果企业要扩能,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总体而言,中国PET市场仍将增长,不会停止投资,但是相对会放缓,需要等待下游消化产能。受国内产能增加以及某些出口目的地竞争加剧的影响,今年中国PET装置整体开工率将下调至75%左右。
尽管如此,未来需求难以对PET价格产生直接影响,PET价格主要还是受到成本的牵制。为整合资源和优化各个环节,中国PET企业的经营要注意加强管理:一是原料管理,二是运输管理,三是财务管理。

现在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