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出席有关活动(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棉价疯了。这是近一段时期来,整个纺织服装行业最为关注、讨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
飙升的数据摆在人们面前,来自第一纺织网的监测数据显示,国内三级棉价由2009年初期的12977元/吨,跃升至25319元/吨(截至10月22日),上涨幅度达95%。
资料图片: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出席有关活动(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业内人士判断,这一高度不仅突破了2003年的高点,也创出了自1995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疯狂的棉价,在棉纱、坯布、面料、服装制造等产业链条上引起了连锁反应……
以高附加值解除原料“紧箍咒”
游资炒作只是放大了需求,并不是棉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供需失衡致棉价大涨
在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看来,此次棉价高位运行,总的原因还是在于供需失衡。
从需求来看,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复苏,今年我国内外需市场都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8月,服装出口802.9亿美元,增长19%;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495.1亿美元,增长32.3%。从内需市场来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1~9月份,国内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4000亿元,同比增长24.0%。内外需市场的好转,纺服企业订单回升,带动了棉花需求的增长。
资料图片: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出席有关活动(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另外,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金对于房地产的炒作,使得国内游资转而炒作实物,比如绿豆、棉花等,正是这种社会资金的进入从而拉动了需求上涨。
“不过,游资的炒作只是放大了需求,并不是棉价上涨的主要因素。”孙淮滨提醒。
“再从心理因素讲,棉花涨价使得一些企业为了增加储备,大量吃进,以便在更好市场行情的时候抛出。这种心态也带动了棉花价格上涨。”孙淮滨说道。
那么供给方面又存在怎样的因素呢?
资料图片: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出席有关活动(第一纺织网 martin 摄)
孙淮滨分析,囿于棉花播种面积的减少以及气候影响,棉花产量比去年有所降低,再加上新棉上市推迟也推高了棉花的价格。对于国际市场而言,棉花的产量和库存都在下降;而印度作为较大的产棉国,控制棉花出口,减少了国际棉花的供给。
“国储抛了100万吨棉花,再加上进口的棉花,这样仍不能有效对称需求。”孙淮滨补充道。
棉价飙升对纺织服装行业到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对此,孙淮滨表示,棉花的涨价带动了棉纱的上涨,这使得棉纺织企业靠棉纱挣了较多利润。比如,1~8月纺服行业利润的32%是来自于棉纺织行业。即棉价上涨对于上游行业还没有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
不过,越往下游走,比如织造、印染、服装等,虽然各环节也有不同程度提价,但并没有棉花、棉纱那么高。“也就是说,原料的成本传递显得比较困难,因为越往下游走,原料所占的成本比重越低。因此在原料高价的背景下,企业分化的速度可能会加剧。有钱买原料或者提前做储备的企业就能够维持;相反,日子就比较难过。”
提高附加值是根本出路
如此之高的棉价对于对纺织服装行业而言,无疑是弊大于利。因此,行业理性而务实地进行应对,才是“高棉价”背后更为核心的问题。
孙淮滨指出,在需求方面,对于棉纺织行业的投资要有理性选择,不能片面强调企业自身的需求;否则,将加大产能的扩张,无形中放大对原料的需求。
从供给角度,孙淮滨也给出了相关分析。
一是增加种植面积,但是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多年以来,粮棉争地的矛盾比较突出。
二是提高单位产量靠科技投入。虽然行业一直在努力,但也并不是轻松的事。
三是增加储备。
四是在进口方面,孙淮滨希望国家亦能有所放开。
另外,孙淮滨特别针对纺织服装行业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行业要加强替代性原材料的开发,即关键要能够多增加一些非棉纤维、超仿真纤维、超纺棉纤维,而这也是行业科技开发的一个战略性任务。
“除了增加替代性原材料的开发外,抵御原材料价格上涨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途径,即提高产品附加值。”孙淮滨同时表示,如果能够用设计、品牌、渠道等这些原材料之外的投入来构成附加值的结构,从而得到市场的认可,卖出好价钱,这样就能够消化原料成本或者其他要素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孙淮滨看来,循环经济也是一个增加纤维的途径。具体来说,就是棉纤维制品,包括废旧纺织品服装,怎么还原到纤维、还原到棉花、还原到聚酯,然后再循环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