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至26日,2010年度新疆棉花质量监督和纤维执法打假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市环球大酒店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局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自治区纤维检验局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及纤检所所长和执法负责人,新疆日报、新疆经济报、新疆法制报、乌鲁木齐电视电台、天山网等新闻媒体应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棉花质量监督和纤维执法打假工作会议和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一年棉花质量监督和纤维执法打假等方面的工作,分析研究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切实增强做好纤检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促进新疆纤维产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对2009棉花年度新疆棉花质量监督和纤维执法打假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进行了总结。2009棉花年度全区纤检机构对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进行拉网式巡回检查,累计出动检查人员7239人次,检查收购加工企业2088家(次),检查籽棉大垛1832个,现场跟踪检查棉农交售籽棉小样1820个,检查成包皮棉布1368批、5.6万吨,查封有质量问题的棉花4348吨,查处棉花质量违法案件122起。
棉花加工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绩。2009年度全区纳入质量信用分类的企业共计868家,其中,质量信用等级达到A类的新体制企业41家,占企业总数的4.7%;质量信用B类的新体制企业646家,老体制企业128家,占企业总数的89.1%;质量信用C类的新体制企业39家,老体制企业14家,占企业总数的6.2%。
絮用纤维制品执法打假工作取得新进展。在新生入校期间,执法人员深入各大中专院校、寄宿制学校,对各厂家向学生销售的絮用纤维制品进行监督检查,并在各学校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张贴了"黑心棉"危害警示宣传单,检查学校22所,检查絮用纤维制品8万余床,质量状况比往年有所提高。从今年五月中旬开始,全区纤检机构开展了幼儿园在用絮用纤维制品监督检查工作,共检查幼儿园128家,检查絮用纤维制品25834床,合格23096床,批次合格率89.4%。加强救灾用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各级纤检机构积极与当地民政部门协调,开展了监督检查工作,并对民政、红十字会等部门库存的救灾用絮用纤维制品进行了检查,检查絮用纤维制品39000床。
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取得很大成绩。自2005年以来,根据国家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和自治区2005-2009年度棉花加工生产设备更新改造规划的要求,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控制规模、调整布局"的原则,全区各级纤检机构会同各级地方和兵团发改委积极引导推进棉花加工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截至目前,全区共有886条生产线列入更新改造计划,共获得国家贷款贴息2.2亿元。共建成1个棉花质量监督抽检实验室和20个棉花公证检验实验室,配备了173台HVI检验仪器,具备300万吨检测能力。2009棉花年度,全区共有662家企业参加仪器化检,全年共完成公检量178.8万吨,占全国公检量的71.5%。
同时,会议从棉花资源、对质量监督的认识、工作效果、再加工纤维问题、长效机制建立、工作思路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棉花质量监督和纤维执法打假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从11个方面对新年度的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与会代表互相交流了2009棉花年度的工作经验,并就如何加强对新体制企业的监管、开展新棉花年度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棉花检验计量器具监督执法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
会上,新疆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景武锋局长着重从新班子、新形势、新起点、新任务、新思维,新方法、新成绩等七个方面提出要求,鼓励新疆纤检战线的全体同志继续努力,再创新的辉煌业绩,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贡献。会议结束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李广平讲了话,在肯定会议成果的基础上,从提高思想认识、落实会议精神、棉花产业发展、棉花抽检系统启用、“十二五”规划布局、党风行风等六个方面,对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各级和部门的工作责任,为新的棉花年度各项质量监督和纤维执法工作顺利展开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