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棉棉不绝33”在微博上发表的文章,作者一家之言,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业者参考!
去年国内棉花消费数据,至今仍是争议焦点。大佬、官方数据不少,斗胆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去年抛储260万吨(数据无争议),注意时间是2013年11月28日开始,也就是本年度9-11月消费未计入。抛储棉花并未在当年完全消化,9月出疆棉花40万吨多为储备棉,实际计入当年消费220万吨(可能更低,内地未消费储备棉无法统计)。
进口300万吨(数据无争议),但肯定在8月底并未完全消费完,而且业内不少企业将配额使用放在抛储后,暂不作扣减。
产量近700万吨(略有争议),收储630万吨(里面的猫腻咱也说不清楚),70万吨进入当年消费,实际我们看到8月底抛储结束后还有农一师的机采棉竞卖至少5万吨,新疆其它地方是否有这样的情况,可能性很大,暂且计入当年消费60万吨。
2013年8月工业库存85万吨,11月88万吨,2014年8月工业库存60万吨。
那么2013年11月28日至2014年8月31日,计9个月,消费为88+220+300-65=543以上9个月,每月乐观消费60万吨,年乐观消费720吨。
当然还有一种算法,就是220+300+60+85(13年8月库存及新花上市,维持了抛储11月28日之前的消费)=665万吨。(如果考虑当年外棉并未完全消化,这个数据可能更低)。目前市场不少人认同这个数据。
综上,发改委预计今年850万吨的消费,太过于乐观。中国棉花信息网的775万,USDA的810万,都是偏乐观的数据。
一己之见,欢迎拍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