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PTA行业的发张,中国PTA产能已经超越韩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截止2011年底,我国PTA总产能超过2000万吨,主要生产商有20家。2012年中国PTA新增产能总量约在1150万吨,包括六套新建装置以及一套装置的脱瓶颈改造。今年PTA总产能将达到3150万吨,加上550(预估)万吨进口,国内PTA供应约在3700万吨。
下游方面,2011年年底,国内聚酯总产能为3200万吨,同比大涨15%,增速超过化纤行业。今年下游聚酯产能也有500万吨产能的扩张,总产能预计可达3700万吨。按照1:0.85的使用量,3700万吨聚酯产能理论上需要3150万吨PTA,聚酯新增产能增速低于PTA新增产能增速现象更为明显。不过,秋冬季生产高峰即将来临,聚酯行情有所好转,开始由淡季向旺季过渡,企业开始储备原料。聚酯负荷稳步回升,截至8月6日,聚酯负荷指数为85%,下游织造负荷也上升到65%,比前期上涨15%,预期近期能达到70%以上。秋冬季节纺织原料消费需求高于春夏季,下半年需求要好于上半年,但聚酯行业没有很好的支撑,要实现良好的盈利尚需时日。
最后,产业链上游——PTA成本原料:PX进口依存度继续加大。如按PTA的90%开工率折算,2012年约新增PX需求为635万吨。2011年,我国PX总产能约在826万吨,2012年国内PX新增产能为145万吨,腾龙石化由厦门搬迁至漳州的80万吨PX装置将率先投产。PTA新产能的释放,无疑将继续加大国内PX的进口依存度,进而催生出计划外的PX原料采购之忧。近期PX装置多意外停车,包括7月20日韩国三星(微博)道达尔70万吨装置停车一周、日本吉坤日矿日石能源位于水岛B炼油厂意外停车使PX装置原料出现短缺等。在预期减产的炒作下,亚洲PX价格快速上涨,对国内PTA现货形成成本支撑,国内PTA厂商纷纷上调7月份合同货挂牌价,包括逸盛石化、BP珠海等上调450元/吨至8000元/吨。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下半年抛空PTA的风险主要来自原油及宽松货币政策预期。一方面,由于季节性因素,飓风、台风等恶劣天气,以及地缘政治冲突仍将是原油期价的炒作因素,因此原油的大幅上涨将在很大程度上提振PTA等化工品价格。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或将推出新一轮刺激政策,大宗商品存在报复性上涨的可能。
综上所述,PTA上下游产能扩张的不匹配,阻碍了PTA成本转嫁能力,亚洲PX价格的快速上扬进一步抑制了亚洲PTA生产商的利润,使其长期处于亏损状态。PTA产能投放巨大,对PX需求较大,最后会通过PX的涨价和PTA工厂的降低负荷达到供需平衡。预计PTA在PX成本推动下会有小幅上涨,但不排除国际原油极端行情对下游的影响,而PTA中长期的走势则需要更多关注秋冬季节的下游需求变化情况。
从PTA期货的价格运行来看,PTA期价的正常波动区间约为7000—10000元/吨,若想突破这个区间,需要强大的外部力量,或者PTA自身供需面出现重大变化。近期,PTA指数最低跌至6968元/吨,随后振荡反弹,预计短期内继续大跌的可能性不大。但鉴于产能的扩张以及利润的不断压缩,不排除下半年PTA期价不重新下破7000元/吨,甚至突破6500元/吨,价格区间波动幅度极有可能放大。因此,在PTA操作上要给予足够的灵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