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美联储不断加息的背景下,大宗商品走势犹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对产业造成了很大损害,商品市场可谓是“绿肥红瘦”。在这轮下跌过程中,国内棉纺产业遭遇冲击,这波冲击到底有多大,企业又将如何应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1-12月我国纱产量累计2873.7万吨,同比增长8.4%。其中山东产量达到了375.47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福建省。要论纯棉纱产量,山东冠绝全国,毕竟福建省是以生产纯化纤纱或者混纺纱为主。可以说,山东在我国纯棉纱领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这次笔者走访了山东部分纺织产业区,设身处地感受到一线产业遭受的冲击,心里还是颇为震撼,这轮棉市行情对未来的产业调整影响很大。
棉价大幅走低导致企业库存和产品成本高企。这轮棉价走势出现了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下跌的时间非常短;二是下跌的幅度非常大。最大影响是企业一方面采购了高价原料,另一方面高价棉纱面临滞销。期棉价格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跌幅就达到了8000元/吨左右,很多企业采购的棉花均价都在每吨两万以上,由于价格跌速过快,贸易商囤积的棉纱和纺企的生产的棉纱一起涌向市场,又进一步拖累了纱价和棉价。有企业表示,库存的高价原料、产品至少需要两至三个月时间消化。
原料采购力度减弱,棉市压力增加。面对跌跌不休的行情,整个产业链都在去库存,下游客户刚需补库,原料采购乏力。据中国棉花协会棉花物流分会调查数据显示,6月底全国棉花周转库存总量约321.61万吨,环比减少43.32万吨,降幅11.87%,高于去年同期101.71万吨。
另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最新购销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全国累计销售皮棉375.0万吨,同比减少216.0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减少159.1万吨,其中新疆销售325.2万吨,同比减少196.9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减少124.8万吨。以上数据显示同比销售数据大幅落后,棉市供给压力不断增加。
企业开机率下降,纱线利润大幅回吐。在调研过程中,走访的企业几乎都或多或少调降了开机率,因为没能接到更多订单,全力生产意味着亏损增加。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工业库存报告显示,2022年7月初,被抽样调查企业开机率为75.5%,环比减少4.1个百分点,同比减少18.2个百分点。从调研情况看,大型纺企基本生产正常,开机率保持在7-8成左右,中小型纺企生产相对灵活,开机率维持在5成左右,整个产业遇到这样低的开机率并不常见。有些企业原来生产的棉纱自用为主,随着这波棉价下跌,布匹销售情况很差,企业被迫关停。至于何时复产,要看下游订单,企业不会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单纯累库,因为风险太高。如果按照棉价下跌以后纺纱销售,产品有利润,问题是企业原料库存价格很高,按照库存均价测算仍旧亏损,为了减少亏损,企业主动降产能。
外贸内销订单减少,企业压力增大。这轮棉市行情走势,内外棉价共振下行,外贸和内销订单都明显减少,下游客户采购非常谨慎,库存去化速度慢。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工业库存数据显示,7月初,被抽样调查企业纱产销率为88.2%,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5.2 个百分点;纱线库存为35.2天销售量,环比增加2.2天,同比增加22.3天。布的产销率为83%,环比提高0.3个百分点,同比下降 1.9 个百分点;布的库存为59.7天销售量,环比增加8.7天,同比增加20.1天。
一家出口企业表示,目前美国对中国加征了7.5%的惩罚性关税,按照每吨棉织品价值5-6万元计算,单这一项成本就多支出了数千元,尽管国外客户和国内平均分摊这一支出,也要明显高于国外同类产品价格,造成结果就是订单不可避免地转移国外。今年国外长期订单和较大的订单很少见,都是一些短期订单和小的订单。但企业应对的选择并不多,只能是加强成本管控,提高管理效益,增强产品竞争力。
美国禁止新疆棉,棉市遭遇困境。现阶段棉纺产业链遭遇到如此困境,与美国禁止进口新疆棉的政策有很大关系。之所以前几年对新疆棉的影响不大,主要是执行并不严格,给了企业一定的操作的空间,如今美国收紧政策,令企业非常担忧,因为一旦检查出纺服制品含有新疆棉,将会进行销毁处理。在调研时了解到,出口欧美的企业都已经全部使用外棉。
以上情况已经摆在了台面上,背后隐忧的是,欧洲客户和日本客户也开始口头通知企业禁止使用新疆棉,虽然没有明确禁止,执行过程也相对宽松,但企业担心未来欧洲和日本会跟随美国脚步,收紧禁止新疆棉政策,这将对国内棉市形成重大冲击。
在调研过程中,企业表示尽管不做外贸订单,但是也逐渐减少使用新疆棉了,因为棉纺产业链长,纱线后道还有织布和服装,不清楚下游客户订单是否出口美国、欧洲等市场,为了规避风险,有一些企业已经逐渐减少新疆棉的使用。
面对多重难题,企业如何应对?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企业大致采取了四种措施:一是加快新品种研发,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有一家企业专注于功能性纤维制品研发,产品质量在国内保持领先。美国禁止新疆棉对该企业影响有限,企业产品大部分以化纤为主,棉纱占比很少。
二是调整棉花和非棉纤维比例,专注于国内市场。当然这对企业的技术储备和员工能力要求较高。纺企表示,原则上一台纺机可以切换调整生产棉纱或化纤纱,但是对企业的技术要求高,由于棉花和化纤的物理特性有差异,在纺机上也会明显体现出来,因此要根据经验调整有关的工艺参数设置,这对长年生产棉纱的工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是调整生产布局,海外建厂规避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受访企业表示,多年以前,企业就看重越南等国的生产成本优势,比如在人工、电费、税收等方面确实比国内有优势。随着产业高速发展,越南纺织工人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美贸易战开始以来,企业加速海外布局,缓解了原料和出口市场的问题,目前企业海外产能占到了企业总产能的50%左右。随着美国禁止新疆棉的影响持续扩大,类似这样的企业还将不断增加。
四是提高企业风险管控水平。一家气流纺企业负责人说,企业需要的是长期稳健经营,而不是赌后市行情,赚取行情波动的收益,将来迟早要还给市场。当整个市场出现好转时,企业利润有限;当产业发展遇到低谷时,企业仍能正常经营,其中的关键就是保持原料和产品低库存。一旦行情发生巨大变化时,原料和产品价格也会跟着变动,特别是行情下行时,库存大幅贬值,企业不可避免的亏损。
尽管当下困难重重,但是企业发展的韧劲还在,面对市场风险,企业也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国内棉纺产业在经历了一波高速发展后必然会迎来一段调整期,在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这轮产业面临的深度调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