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抛储预案制定 市场不必难安
近日有报道称,发改委表示:“从今后一段时间看,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纺织品需求可能仍会低迷,国内棉花市场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国家将密切关注国内市场和价格变化情况,提早制定储备棉投放预案,合理确定储备棉销售价格和投放方式。”
据笔者进一步了解,据传,目前抛储预案基本确定,大致内容定为发放40万吨加工贸易配额以及以18500元价格抛售100万吨储备棉。预案实施时间也没有确定,一切尽在“择机”二字。
从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来看,抛储与配额之间没有明确关联,与前一段时间“买一吨储备送一吨配额”的传言有所出入。而准备抛售的100万吨储备棉基本都是2011年度新收的棉花。
从传说中的信息量上来看,发放的是加工贸易配额,抛储价为18500元/吨,尽管抛储数量达到100万吨,对现货市场造成压力,但定价不低,个人感觉其意义更侧重于安抚纺织行业的情绪,总体对棉花价格冲击有限。
首先,100万吨储备棉如数抛售恐有难度。从18500元的抛储价来说,8月2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级棉 价格是18332元,本身就低于抛储价近200元,即便本年度国家已经收储了325万吨棉花,市场价格依旧在三四个月间从19800元跌落至18300元左右,跌幅达到1500元/吨。整体消费环境的不振,国内纺织订单的减少,企业利润越来越稀薄,纺企需要的是更廉价的棉花来摊薄成本。如果抛储价格定在了市场价之上,除非某些高等级棉比如新疆棉有人问询,否则单纯从纺企采购用棉来看,流拍的可能性更大,恐怕100万吨难以足数投放。有些人担忧市场供应量增加,对棉价形成抑制,笔者个人看法是市场压力肯定会有,毕竟100万吨棉花可以入市流通了,但是本年度末期据新棉上市还有一个多月,缺口略有,而18500元的抛储底价又不低,抛储对棉花市场造成的冲击可能不会太大。甚至储备棉里的一些新疆棉高等级花,还有竞价走高的可能,毕竟现在市场已经19000元的疆棉报价了。
其次,是40万吨的加工贸易配额。每个政策的出台,一定是各方利益博弈并相互妥协的结果。这个时候发放配额,首先冲击到的一定是一个月后即将上市的新棉以及广大棉农的利益,农业部等相关部门是棉农利益的坚定捍卫者,国家更多的时候不是一个裁决者,而是一个利益权衡者。如何发放配额,既不损害棉农利益,又能兼顾到纺织的利益,确实是让人头疼的事情。我想,也是这次发放加工贸易配额而不是一般贸易配额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40万吨的量本身不大,而且据反馈,目前市场上加工贸易配额还有很多,而且今年不好核销。所以这40万吨加工贸易配额对棉花行情的影响也应该不会太大。
有业内人士质疑18500元的抛储价格,认为国家以19800元的价格收储,却以18500元的价格抛售,一吨棉花赔本1300元,国家不能干这个赔本买卖。但是笔者认为,国家不是企业,不是盈利机构,国家更大的任务是维护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国家给各个产业的补贴种类繁多,以18500的价格抛储更应该看做是给纺织产业的某种补贴,只是就目前价格看,补贴力度还有所欠缺,如果财政补贴或者出口退税等等,其效果可能更好于当前价格的抛储。
最后令笔者最为担心的,其实是储备棉低价抛售,或许会成就下一年度棉纺产业链中某个灰色环节的盈利点。众所周知,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不同场合不断申明,新年度将继续实施临时收储计划,并且收储价提高至20400元/吨。尽管国家不断完善收储细节跟规范,但是在以前的收储环节中,仍有企业不规范操作,钻漏洞获利。本次抛储棉为新棉,品质质量等状态保持很好,与2012年度新棉不会有太大差异。18500元从抛储盘上接棉花,回来重新打包抽样,再20400元交回交储盘上,抛除各种费用,利润仍在千元以上,这在利润越发被削薄的产业链中,绝对是一块令人食指大动的蛋糕。当然国家肯定会在相关方面进行严厉制约,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届时如不能行而有效的约束,收购市场可能会因此受到牵连,继而伤到棉农利益。
据笔者进一步了解,据传,目前抛储预案基本确定,大致内容定为发放40万吨加工贸易配额以及以18500元价格抛售100万吨储备棉。预案实施时间也没有确定,一切尽在“择机”二字。
从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来看,抛储与配额之间没有明确关联,与前一段时间“买一吨储备送一吨配额”的传言有所出入。而准备抛售的100万吨储备棉基本都是2011年度新收的棉花。
从传说中的信息量上来看,发放的是加工贸易配额,抛储价为18500元/吨,尽管抛储数量达到100万吨,对现货市场造成压力,但定价不低,个人感觉其意义更侧重于安抚纺织行业的情绪,总体对棉花价格冲击有限。
首先,100万吨储备棉如数抛售恐有难度。从18500元的抛储价来说,8月2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级棉 价格是18332元,本身就低于抛储价近200元,即便本年度国家已经收储了325万吨棉花,市场价格依旧在三四个月间从19800元跌落至18300元左右,跌幅达到1500元/吨。整体消费环境的不振,国内纺织订单的减少,企业利润越来越稀薄,纺企需要的是更廉价的棉花来摊薄成本。如果抛储价格定在了市场价之上,除非某些高等级棉比如新疆棉有人问询,否则单纯从纺企采购用棉来看,流拍的可能性更大,恐怕100万吨难以足数投放。有些人担忧市场供应量增加,对棉价形成抑制,笔者个人看法是市场压力肯定会有,毕竟100万吨棉花可以入市流通了,但是本年度末期据新棉上市还有一个多月,缺口略有,而18500元的抛储底价又不低,抛储对棉花市场造成的冲击可能不会太大。甚至储备棉里的一些新疆棉高等级花,还有竞价走高的可能,毕竟现在市场已经19000元的疆棉报价了。
其次,是40万吨的加工贸易配额。每个政策的出台,一定是各方利益博弈并相互妥协的结果。这个时候发放配额,首先冲击到的一定是一个月后即将上市的新棉以及广大棉农的利益,农业部等相关部门是棉农利益的坚定捍卫者,国家更多的时候不是一个裁决者,而是一个利益权衡者。如何发放配额,既不损害棉农利益,又能兼顾到纺织的利益,确实是让人头疼的事情。我想,也是这次发放加工贸易配额而不是一般贸易配额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40万吨的量本身不大,而且据反馈,目前市场上加工贸易配额还有很多,而且今年不好核销。所以这40万吨加工贸易配额对棉花行情的影响也应该不会太大。
有业内人士质疑18500元的抛储价格,认为国家以19800元的价格收储,却以18500元的价格抛售,一吨棉花赔本1300元,国家不能干这个赔本买卖。但是笔者认为,国家不是企业,不是盈利机构,国家更大的任务是维护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国家给各个产业的补贴种类繁多,以18500的价格抛储更应该看做是给纺织产业的某种补贴,只是就目前价格看,补贴力度还有所欠缺,如果财政补贴或者出口退税等等,其效果可能更好于当前价格的抛储。
最后令笔者最为担心的,其实是储备棉低价抛售,或许会成就下一年度棉纺产业链中某个灰色环节的盈利点。众所周知,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不同场合不断申明,新年度将继续实施临时收储计划,并且收储价提高至20400元/吨。尽管国家不断完善收储细节跟规范,但是在以前的收储环节中,仍有企业不规范操作,钻漏洞获利。本次抛储棉为新棉,品质质量等状态保持很好,与2012年度新棉不会有太大差异。18500元从抛储盘上接棉花,回来重新打包抽样,再20400元交回交储盘上,抛除各种费用,利润仍在千元以上,这在利润越发被削薄的产业链中,绝对是一块令人食指大动的蛋糕。当然国家肯定会在相关方面进行严厉制约,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届时如不能行而有效的约束,收购市场可能会因此受到牵连,继而伤到棉农利益。
稿件来源:
第一纺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