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表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实际上,央行此举传递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那就是:与金融危机期间相比,人民币汇率弹性将会进一步增强。毫无疑问,“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势必将加大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经过了金融危机的打击,我国的纺织企业仍未完全恢复过来,能够顶住人民币升值多少的压力?纺织企业压力增大,将对上游企业造成何种影响,高棉价还能走多远?
一、下半年人民币升值没有悬念。人民币退出盯住美元制,增加汇率弹性首先面对的就是升值压力。据高盛分析师的预估:虽然中国人行声称,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但我们相信,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人民币恢复对美元的浮动盯住机制,我们维持美元/人民币的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期汇率预估不变,分别是6.74,6.66和6.49。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王庆的预估是,美元/人民币现汇水准在2010年底前将达到6.60,2011年底前将达到6.20。
二、人民币升值将促使纺织企业重新洗牌。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对外依存度高,议价能力较弱。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的平均净利润仅为3%-5%,如果人民币升值,势必挤压纺织服装行业本来就不高的利润。如果人民币升值达到5%,纺织服装行业就得重新洗牌。实际上,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的话,也一定估倒逼纺织服装行业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新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会造成行业内部的两极分化。对上游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对原料的需求不升反降。
三、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挤压纺织服装行业利润空间。近年,在沿海省份陆续出现了“用工荒”,为了留住熟练工人,各地又相续迎来了加薪潮。上周末,安徽省政府决定,从7月1日起,上调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据统计,包括安徽在内,今年全国已有15个省份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幅度从12%-30%不等,其中过半数增幅超20%。实际上,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早就开始了为员工加薪的行动,目的是留住那些技术熟练的工人。这就造成了一个矛盾,一边是企业不断被挤压的利润率,一边是不得不进行的加薪潮,不少纺织服装企业已是重负难行。一份调查显示,今年约有20%的中小纺织企业没有开机,部分转做其它行业,部分等待时机。
四、原料价格上涨仍未完全传递给下游服装产业。本年度,皮棉价格在涨,而且是大涨,自开秤至今标准级棉花已涨5000元/吨左右;棉纱价格也在大幅上涨,上涨幅度已超棉花现货,而且成交也异常火爆。但有一个问题是,皮棉大涨,棉纱大涨,为什么面料、服装行情并不是太好呢?如果下游消费不能完全消化上涨价格的上涨幅度,那么上游的上涨就是虚涨,就是炒作,就是根基不牢,吹起的肥皂泡就会有破裂的时候。这种情况引起市场不少猜测,那就是有人在囤积棉纱,造成市场棉纱供应“稀缺”的假象。笔者同意这个观点,下游纺织服装企业在经历金融危机之后,元气尚未完全恢复,对棉纱如此大的需求量是不可想象的。那么,“囤积”者为什么囤积,难道不担心新棉上市血本无归吗?归根结底还是预估下一年度新棉供应量少,炒家提前炒作。
综合以上,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下游纺织服装行业面临人民币升值、加薪潮,行业利润在不断被挤压,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而且,原料价格上涨仍未完全传输给下游企业,在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不利,内销扩量尚未完全启动的情况下,棉花价格无限量的上涨已是风险重重。近日,国家政策方不断放出风声,表示严格控制价格,打击炒作,维护市场稳定,政策态度已是非常明朗。这几天,又有国家将抛储60万吨的消息,虽未经证实,但当前市场政策的特征已是非常明显,后期棉价上涨的机率已经非常低。笔者看法,棉价近期可能会小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