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中后期国内高等级棉稀缺状况难以改变,短期内新疆棉运输困难有所缓解,纺织企业棉花库存水平相对较高、观望情绪增强,国内棉价有望保持相对平稳走势。后期,随着纺织企业补库需求集中释放,在全球经济环境及国内货币政策相对稳定情况下,棉价仍有上涨动力。
印度暂停出口
今年国际棉价涨至1995年10月1日以来的最高水平。本年度前9个月内,国际现货棉价平均值为75美分,同比上涨14美分。棉价大幅上涨的主因是全球供需缺口加大:一方面,本年度全球消费量增加4%,达到2440万吨;另一方面,全球产量连续第三年下降,仅为2210万吨,同比下降6%。这使全球期末库存下降到1040万吨,同比下降18%。4月下旬,国际现货棉价一举突破90美分,起因是印度为保证国内供应突然中断了棉花出口。印度是全球第二大棉花出口国,本年度前8个月累计出口棉花超过120万吨。到今年4月底,印度还有多少棉花能在本年度之内出口仍是个未知数。目前,ICAC预计本年度印度棉花出口量为130万吨,但前提是5—7月出口量少于10万吨。这样,本年度印度棉花出口量将是上年度的2.5倍。由于印度棉出口大幅反弹,本年度全球棉花进口量预计为750万吨,同比增长14%。2010/11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计为2480万吨,同比增长13%,仅美国就占增产的三分之一。全球棉花消费量预计为2480万吨,同比增长2%,原因是全球经济持续复苏而且棉花价格较高。
天气将成下一炒作题材
5月份以后,北半球市场针对棉花种植面积的炒作基本结束,期货基金关注的焦点开始转向天气。对作物产量有重大影响的灾害天气有旱灾、冰雹、大风、强降雨、涝灾和冻害。旱灾通常有春旱、伏旱和秋旱,春旱一般指清明期间黄淮和华南中西部地区降水偏少造成旱情,伏旱指发生在7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高温少雨而导致的旱情,秋旱指8月上中旬发生的旱情。冰雹一般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强降雨及洪涝灾害一般发生在7至8月,易发地区包括淮河、长江流域、秦岭和西南地区,其中强降雨会造成作物倒伏及收获期作物发霉发芽。霜冻是从9月中旬新疆东北部开始并于12月中旬到达华南地区,对作物造成冻害。比如,2003年8月上旬和9月下旬(棉花吐絮期)强降雨并造成棉花亩产下滑19.8%之后,328级皮棉价格由9月份的10227元/吨涨至17000元/吨。这种南旱北涝的异常天气使得投资者对棉花单产难以做出准确预估,在本棉花年度仓单量减少、远月合约持仓量创近年新高的背景下,天气或将成为郑棉的下一个炒作题材。
增发进口配额压制炒作空间
既然引发郑棉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短缺,增发进口配额政策自然能够压制棉价炒作空间。从国家“前保棉农,后护纺企”的方针政策来看,5月中下旬间增发时机比较成熟,有利于稳定棉价和给用棉企业充足的选择进口权。今年5月是国内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及新疆棉区植棉期,为保证2010年棉花种植面积,不打压棉农植棉积极性,棉价以稳定、平缓为宜,棉价大跌或暴涨都将影响棉农的热情,政府担心提前增发棉花进口配额(以一般贸易为主)会引起国际棉价大涨及国内棉价下跌行情。所以植棉季节后增发配额可能性很大。从2003/04年度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有三次选择在4月份追加棉花进口配额。棉花进口配额和新疆棉外运能力增加有可能压低棉价上涨的空间。
虽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打压了多数商品价格,但根据我们跟踪郑棉走势和商品基本面及流动性变化情况看,棉市涨跌并不一定与流动性成正相关。而是在棉花市场基本面稳固向好时,供需面的改善起主导作用,而当棉花市场基本面恶化或不理想时,流动性成为左右市场的主力因素。因此,围绕新棉花年度产量展开天气题材炒作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