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郑州棉花期货先涨后跌,累计录得4.85%的跌幅。年初在下游补库拉动下触及6个月高点16480元。然而国内金三银四旺季不旺,5、6月份淡季更淡,纺企在持续亏损及累库压力之下,信心处于低位,开机下调有所加快,对上游不断形成负反馈。再加上天气炒作落空,新年度丰产预期较强,拖累期价最低下探14个月低点14340元。
旺季不旺、淡季更淡,等待秋冬订单表现
下游负反馈现象传导至棉花原料端,三、四月份为国内传统纺织产销旺季,下游市场未出现明显起色,多地棉纺织企业反馈棉纱、坯布、面料及服装等新增订单明显不足。5、6月份淡季更淡,多数企业订单青黄不接期,难以支持产能正常运转,限产减产情况较为普遍,加之回笼货款缓慢及周转资金困难,持续压制纺织企业的采购意愿,企业原料补库需求释放不足,对上游不断形成负反馈。但织厂原料库存处于历史低位,后续或存在一定的补库需求,关注下游成品库存边际去化情况,后续等待金九银十秋冬订单的表现。
商业库存逐步去化,但供应依然较为充裕
上半年棉花市场进入去库周期,商业库存月环比呈现持续下滑态势,供应边际转紧,但下游纺企消费不给力,同比来看供应依然较为充裕。5月纺织行业处于淡季,纺织企业在棉价下行之际补库量略有增加,棉价上行后随用随买,在整体信心不足的背景下,原料采购情绪偏弱,叠加下游淡季氛围凸显,整体棉花去库节奏较为缓慢。据中国棉花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棉花商业库存为377.41吨,较上月环比减少56.18吨,但仍高于去年同期,同比增加28.13吨。未来关注纺织企业的补库需求及商业库存的消耗情况。
进口利润窗口开放,进口持续高位运行
国内外棉花价差处于高水平创造了较好的进口环境,贸易商签约量较高,棉花进口持续处于同期高位。据海关统计数据,2024年5月中国进口棉花26.2万吨,连续9个月进口量超过20万吨,同比增加138.99%,处于近年同期较高位置。2024年1-5月中国进口棉花164.6万吨,远超去年同期,同比增加234.81%。从分国别情况来看,1-5月美棉进口766,907吨,居于首位,占比46.60%,同比大增231.32%;美国棉进口614,092吨,占进口量第二,占比37.32%,同比增加88.63%。后续因我国棉花签约量依旧较高,预计棉花到港量依旧高位运行,但存下调空间。
美国实播面积大增,产量前景可能进一步上调
美国农业部6月末发布的美国2024年所有棉花种植面积预计为1,170万英亩,超出市场预估值1,082.9万英亩,亦高于2023年实际种植面积1,023万英亩,同比增长逾14%。较3月末预估102.7万英亩,创2011年以来最大上修幅度。美国实播面积大增可能提振后续产量前景进一步上调,按照近十年美国棉花平均单产855磅/英亩、平均弃耕率15.5%来测算,2024/25年度美国棉花产量将达到384万吨,同比增加121万吨,供需基本面更趋宽松预期打压市场。目前美国新作棉花播种基本完毕,新作棉花全面进入生长期,美国棉花结铃率和现蕾率均高于正常水平,近日部分种植带降雨有所减少,新季作物生长受到负面影响,作物评级明显下修,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增产预期依然较强。在6月供需报告展望中,USDA对美棉产量给予了348.4万吨的厚望,同比增幅接近33%。从当下情况来看,新季作物生长状况对USDA同比大幅调增产量给予了现实上的支持,ICE棉花持续在宽松的氛围下运行,给郑棉市场带来压力。
国内棉田进入盛蕾期,单产有望同比提升
今年新疆产区天气条件较为适宜,种植初期未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异常天气,新疆棉苗长势较好,出苗率、生长高度、真叶数均好于去年。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5月下旬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棉花实播面积为4083.3万亩,同比减少1.4%,其中新疆棉花实播面积为3586.9万亩,同比减少1.4%。目前各产区棉田已进入盛蕾期,部分棉株已见花开,前期部分棉田出现了蚜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现象,但在农药喷洒等有效的种植管理下,并未大面积扩散。虽然今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缩减,但考虑到棉花生长情况良好,且去年受极端天气影响棉花单产减少明显,预计今年新疆棉花单产有望同比提升,关注后续产区天气情况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当前国内消费淡季特征持续,棉花商业库存仍处于相对高位,主产区整体气候适宜,新作增产预期较强,且外棉存在潜在供应增加可能,整体市场供强需弱格局较为突出,短期棉花期货仍有承压调整的空间。不过,市场逐渐进入天气炒作敏感期,产区天气对新棉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价格走势。新年度轧花厂产能仍呈过剩状态,若新棉开秤时价格偏低可能引发“抢收”现象,将给盘面形成利多支撑。理论上来说,8月开始纺企新订单数量将陆续开始回暖,届时库存有望明显消化,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消费旺季到来,产业链供需关系将持续改善,棉花或迎来上行周期。新棉上市阶段关注各方预期变化和市场供需情况,以及金九银十纺织旺季对商业库存消化速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