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后首周,国内PP市场价格重心继续下移,成本趋弱及供需弱势格局令市场承压运行。后市看,基本面向上驱动依然不足,市场或延续震荡偏弱走势,关注宏观面消息变化对市场的影响。
五一假期后首周,国内PP市场价格重心继续下移。截至5月8日,华东拉丝料收盘价格7175元/吨,较节前下跌60元/吨,跌幅0.83%。节后市场弱势下行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其一,节日期间国际原油价格受OPEC+增产计划影响持续走低,导致成本端支撑不足;其二,PP市场基本面呈现弱势特征,尽管供应端检修装置集中,但整体产量仍处同比高位水平,加之节后中上游环节存在降库存需求,对市场价格形成抑制。从需求端来看,节后下游工厂虽有补货需求,但新增订单不足,叠加对未来市场预期偏弱,采购积极性不高,需求释放力度有限,难以对市场形成有效支撑。
周内央行降息降准政策出台,同时中美重启对话的消息为市场注入乐观预期,但政策利好更多反映在市场情绪层面,且部分已被市场预期。在实质性需求偏弱的背景下,叠加供给端压力,市场价格试探上涨无力,周中后维持弱势震荡格局。
原油价格持续走低 聚丙烯成本支撑趋弱
五一期间,因沙特带领的欧佩克+意外大幅的增产,目的是要求部分减产不达标的国家积极减产,严格执行补偿减产,导致市场情绪偏悲观,原油价格持续下跌。节后PP盘面低开后持续弱行拖累现货市场价格走低。之后虽然美国和中东某国在谈判的过程中,不断加大限制措施,且和欧洲某国也关系紧张,促使原油价格一度出现反弹,但整体原油走低,令聚丙烯成本支撑走弱。数据显示,本周油制PP成本较上期下跌320.78元/吨,跌幅4.37%。后期市场重点关注中美和谈情况及中东局势对油价的扰动。
存量产能规模扩大VS装置检修集中 供给端压力不减
从国内供应情况来看,3月中下旬以来,聚丙烯检修装置数量持续增加,至4月份检修装置更加集中,月内停车损失量将达到64.16万吨,环比增长8.69%,同比增长3.92%。检修装置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聚丙烯市场的供应压力。然而,从5月8日的最新数据来看,PP停车检修的比例已从节前的18.12%降至12.99%,装置检修带来的支撑在减弱,后期需持续关注检修季及PDH装置停车对供应的实质性影响。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检修装置的增加对缓解供应压力有一定帮助,但在新增产能持续释放的背景下,聚丙烯存量产能规模不断扩大,导致产量同比呈现高增长局面。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4月国内PP产量在308.99万吨,环比3月下降5.90%,但同比去年4月增加14.50%;1-4月PP累计产量在1261.13万吨,同比增幅12.70%。实际产量同比高增表明市场依然面临严峻的供给压力,而后期供给端还面临新产能释放压力。根据卓创资讯了解,4月下旬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95.5万吨PP装置已产出产品,6月镇海炼化4线50万吨产能计划投放,这些新产能投放及产量的兑现亦将令供给端进一步承压。
季节性需求转淡&出口订单减少 需求表现疲软
需求面,进入5月份,PP下游多数行业步入传统需求淡季,叠加全球贸易摩擦影响下,部分下游企业外销订单减少。据卓创资讯了解,节后PP下游主要领域开工负荷环比节前继续下降,尤其受关税政策影响,小家电、电动工具、玩具、文具片材、医疗器械、日用餐盒等外销型企业订单减少,开工负荷降幅明显。且部分企业外销为主,受当前国际贸易局势影响,外需受阻,企业生产和经营压力较大。而从数据来看,4月份国内制造业新出口订单PMI环比下降4.3个百分点至44.7%,位于荣枯线下方,进一步验证当前国内制造业外需表现偏弱。
下游企业订单偏少,开工负荷率重心下移,短期对PP需求转弱。同时当前下游工厂对后市缺乏信心,观望的情绪难有好转,原料采购多维持择低刚需,令成交难放量。预计短期需求面对PP市场难以形成支撑。
短线供需偏弱格局压制市场 后续关注宏观演变
综合以上,近期聚丙烯供需仍然是偏弱格局,虽然周内有降息降准政策及中美和谈的相关预期支撑,但基本面向上驱动不足,预计短期或延续震荡偏弱走势。后期重点关注两个关键变量对市场的影响,一是中美和谈进展,如果中美双方在贸易谈判中达成实质性协议,可能提振相关行业的需求预期,尤其是对出口依赖度较高的行业,聚丙烯市场需求或迎来边际改善。二是国内政策的落实情况,如果政策能够切实提振内需,市场亦有望引来转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