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市场贸易摩擦呈现出进一步升级的态势。这一变化对锦纶产业链产生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在需求端,终端的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波及。不过,目前这种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后续的市场反馈还需要一定时间来显现。清明节过后,锦纶价格未能延续此前的上涨趋势。与此同时,原油、纯苯价格大幅下跌,己内酰胺现货报盘价格出现松动。综合这些因素,预计锦纶市场在成本端下行压力的影响下,将以弱势下行为主基调。
北京时间4月3日凌晨,Trump公布对等关税措施:1.对全球征收10%的基准关税,2.针对美国贸易逆差最高的60个国家,征收额外关税,具体为:对中国加征 34%,对欧盟加征 20%,对越南加征 46%,对中国台湾地区加征 32%,对日本加征 24%,对印度加征 26%,对韩国加征 25%,对泰国加征 36%,对瑞士加征 31% 。此前,市场对美国针对中国加征关税已有预期,但此次对欧盟、东南亚等地区也大幅加征关税,幅度超出许多市场参与者的预料。
这一举动可能会进一步对终端消费市场产生影响,成为近期市场重点关注的焦点。卡罗琳莱维特在周二对记者表示,由于中国拒绝取消报复性关税,Trump决定在之前已征收的 20% 34%关税基础上,额外征收50%的关税,这使得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总关税达到 104%。该举措已于美国东部时间周三凌晨0点01分正式生效,对应北京时间为周三中午12点01 分。这一系列关税措施的实施,无疑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锦纶对美出口占比不足1%,关税直接影响有限
进口方面,2025年1-2月锦纶6长丝进口总量0.15万吨,进口来源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台湾、越南,两地合计占总进口量的66%,对美国进口量占比9%。从2020-2024年累计进口数据来看,锦纶6长丝累计进口11万吨,中国台湾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进口来地,除中国台湾地区外,近五年来中国进口来自越南的锦纶丝持续保持进口量第一。越南纺织市场发展迅猛,地理优势使得越南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地。美国作为单一纺织品服装消费大国,主要销售方向为中国的华东、华南地区,在2024年超越意大利,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进口国,2020-2024年美国进口量0.86万吨,占比7.8%。伴随国内锦纶产能不断增长,能够满足大部分国内市场需求,因此锦纶的进口量整体较少,进口依存度已降至不足1%。
在出口层面,2025年1-2月期间,锦纶6长丝的出口总量达到4.89万吨。印度、巴西、土耳其、越南、孟加拉国等五个国家,构成了锦纶6长丝的前五主要贸易伙伴,其合计占比达60%。而美国在出口对象国中位列第24位,出口占比仅为0.4%。
回顾2020至2024年的累计出口数据,锦纶6长丝的累计出口量达107.87万吨。在此期间,巴西、越南、印度、土耳其以及日韩,成为中国锦纶丝的主要出口国家。当地下游需求的增长,是出口量上升的主要驱动力。近五年间,出口数量显著增长,周边国家对纺织成品需求的攀升是主要拉动因素,当前这些国家对中国锦纶6长丝的进口量呈现出稳中递增的态势。然而,中国锦纶丝对美国出口量却呈递减趋势,一方面源于美国终端市场购买需求的减弱;另一方面,其他周边东南亚国家在成品代工费用及税率方面,相较中国对美国市场具有更大吸引力
另外随着RCEP自贸协定的达成,中国企业充分利用东盟国家的低成本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将部分原有产能与新增产能转移至这些国家。这一举措不仅为促进东盟国家纺织服装行业的就业与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带动了中国纱线、面料等中间产品对东盟的出口增长。区域内纺织服装贸易的流动性、活跃度大幅提升,各国间相互依存度也显著增强。
整体而言,此次关税政策对锦纶民用丝行业的直接影响程度或许相对有限。其影响更多集中于终端纺织服装行业,后续大概率会通过间接途径,向上游传导从而对锦纶市场产生影响。当下,涉及的各国均在高度关注并深入评估该关税政策对自身经济以及相关产业所造成的冲击。部分国家已经明确表示,将采取相应的反制举措,以此来应对美国的关税调整。
间接影响下短线或难摆脱困境
清明节成为了锦纶行情走势的重要分水岭。在节前,己内酰胺市场的基本面表现较为良好。纯苯挂牌价格出现小幅上调,同时己内酰胺部分装置的检修计划得以落实,在局部供应减量的有力支撑下,现货价格从低位开始回升。然而,节后受关税政策影响,原油以及大宗商品整体呈现下行趋势,纯苯也难以置身事外。加之华东主港仍有进口货物到港,下游产成品库存处于高位,这一难题短期内难以解决,致使纯苯现货价格大幅下跌,预计短期行情还将延续弱势下行态势。隆众资讯 4月8日报道:中石化纯苯在华东、华南的各炼厂价格下调 550元/吨,执行价格为6200元/吨。4月9日上午,华东市场纯苯现货价格处于6000-6020元/吨区间,相较于清明节前 4月3日的收盘价,下跌了800元/吨。由于成本与需求两端的支撑均较为薄弱,己内酰胺现货价格缺乏有力支撑,下游采购方态度谨慎,仅维持少量刚需补货。4月9日,华东己内酰胺现货市场价格为9600-9650元/吨承兑送到,较清明节前下跌了350元/吨
基于上周现货价格走势,周初中石化己内酰胺周结价格上调,部分锦纶长丝工厂随之维持合约报盘的坚挺态势。但实际上,成交过程中的商谈较为灵活,目前市场价格交投较为混乱。尽管商谈区间与节前相比变化不大,但业内人士对后市缺乏信心。自清明节假期以来,下游市场新订单跟进动力不足,多数企业以持观望态度、消耗前期原料库存为主。部分福广两地的织造面料厂家反馈,已有部分厂家陆续进入停产状态,后续在五一节前,放假停产的企业数量将大面积增加。目前仍在维持开机的厂家,基本上都是在进行库存生产。一旦库存达到饱和,基本上都会选择停机。
需求面看,贸易摩擦升级,利空锦纶产业链需求。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最大市场是美国,2024年中国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服装总金额在508亿美元,同比增长9%,占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总额的16.9%,加上年底“抢出口”的带动,使我对美出口迅速回升,连续八个月实现正增长2025年1-2月中国出口美国的纺织品服装总金额在71亿美元左右,同比增4%,占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总额的16.7%。长期以来,美国市场一直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重要出口目的地。然而,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实施,让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困境,对纺织品服装的利空影响无法避免。在这场成本博弈中,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处于劣势,短期终端纺服出口企业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和成本转嫁能力,只能接受订单流失的现实。其次,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曾是中国纺织业周转入美的跳板,数据显示,越南纺织业37.98% 的出口依赖美国,但美国对越南加征46%关税后,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市场,中国通过东南亚转口的路径又将另寻新渠道。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24年6月起,纺织服装、服饰业的存货同比始终维持增长态势。2025年2月,纺织服装、服饰业存货在当月月末达到930.1亿元,同比增长6%。从消费端分析,2025年一季度国内消费复苏的节奏较为缓慢,与此同时,国际经贸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新增订单主要以小单和散单为主,市场需求的改善幅度有限,这直接导致了产品销售不畅,企业库存积压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纺织服装行业可能存在产能过度扩张的状况,使得市场供给大于需求。即便市场需求保持稳定,过剩的产能也必然会导致产品积压,进而推动库存持续增加。此外,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的影响不可小觑,后续极有可能导致部分纺织服装的出口面临阻碍,届时国内纺织服装的成本存货仍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现在终端纺织服装行业可能会面临很大压力,但也并非毫无机会,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与市场拓展的优势,一方面,通过持续加码研发投入,研发高性能、功能性面料,以差异化产品提升附加值,逐步摆脱价格战困局;另一方面,企业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深度布局欧盟、“一带一路” 沿线等潜力市场,有效分散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在海外拓展进程中,从产品款式到营销打法,全都按当地消费者的喜好来调整,好多企业都在新市场站稳脚跟,后续市场不确定性中也隐藏需求修复契机。
在锦纶民用丝领域,当前企业库存水平大多处于20至30天左右,其中DTY库存相对较多,而FDY库存则相对较少,纺丝环节的库存压力有所增大。预计产业链的需求将自下而上产生负反馈效应,致使织造工厂对锦纶产品的采购积极性不高,锦纶库存难以顺利转移至终端市场。目前,锦纶民用丝企业仍维持高负荷运转,福建龙头企业仍9-10成运转,细旦为主,但后续可能会采取部分减产降负的措施。
贸易摩擦从成本与需求这两个关键维度,引发了锦纶市场行情的下滑。原油价格的下跌带动了纯苯价格走低,进而使得己内酰胺 - 锦纶市场的恐慌下跌氛围愈发浓厚。与此同时,纺织品服装出口及转口贸易受到阻碍,极大地打击了市场信心。当前,各方面的不利因素正间接地对锦纶行情产生影响,市场正处于观望状态,待价格触底。
总体而言,中美互加关税虽然对锦纶产业链直接影响有限,但对终端纺织服装的出口影响较大,并且这种间接性影响正逐渐向上游各个环节传导,整个化纤纺织市场弥漫着较为浓重的看空情绪,行情影响的关键因素仍然是需求为主,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短期内锦纶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的基本面支撑,原料己内酰胺价格以及PA6价格仍将呈现走弱趋势。锦纶丝市场价格主要受成本因素驱动,预计商谈重心可能会跌破前期的低位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