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业有何新动向?
发表时间:2024-01-11    作者:同黎娜  发表评论()

  性能突出、应用广泛、体量庞大,聚酯市场一直牢牢牵动着化纤市场的“神经”。

  刚刚过去的2023年,聚酯行业尤其是涤纶长丝仍处于高扩能周期,一批新产能集中投放,聚酯市场产能增速创下近10年新高。

  2024年,聚酯行业竞争态势如何?头部企业的发展重点有哪些?聚酯市场的行情又会走向何方?近期,《中国纺织报》记者带着以上问题采访了多家聚酯企业的负责人和相关业内人士。

  头部企业仍是扩产主力

  2023年,聚酯行业产能扩张的“主力军”仍是头部企业。2月,位于江苏沭阳的江苏桐昆恒阳化纤30万吨、位于浙江洲泉的桐昆恒超化纤60万吨、位于江苏徐州新沂的新凤鸣江苏新拓新材36万吨涤纶长丝装置投产。3月,位于浙江绍兴的绍兴柯桥恒鸣化纤20万吨、位于江苏南通的江苏嘉通能源30万吨涤纶长丝装置投产……

  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昆股份”)拥有1120万吨聚合产能、1170万吨涤纶长丝产能,涤纶长丝产能和产量都位列行业第一。2023年上半年,桐昆股份新投放的聚酯和涤纶长丝产能为210万吨。

  新凤鸣集团涤纶长丝产能为740万吨,涤纶短纤产能为120万吨。其中,新凤鸣子公司江苏新拓新材从2022年8月到2023年上半年新增60万吨涤纶短纤。

  恒逸石化涤纶长丝产能为644.5万吨,短纤产能为118万吨,聚酯切片产能为74万吨。2023年5月,其旗下宿迁逸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投产30万吨涤纶短纤。

  江苏东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盛虹”)差别化纤维的产能为330万吨/年,以高端DTY(拉伸变形丝)产品为主,还包括30多万吨再生纤维。

  受市场行情影响,原本计划在2022年投产的部分装置,延后至2023年投产,这使2023年化纤产能再次集中投放。

  来自隆众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聚酯行业增加产能约1000万吨,增至约8015万吨,与2010年相比增幅达到186.3%,复合增长率约为8.4%。其中,涤纶长丝行业新增产能442万吨。

  PTA是生产涤纶长丝的主要原料。2023年,PTA行业也处于新一轮快速扩张周期中。截至2023年11月底,我国新增PTA产能1500万吨,创下扩能纪录新高。

  卓创资讯聚酯分析师张晓楠表示,随着涤纶长丝头部企业集中扩能,涤纶长丝供应量不断创新高。从投产地区看,优势新产能主要集中在江苏北部地区。“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涤纶长丝行业2023年的行业利润处在平衡线附近,压力较大。”

  “涤纶长丝是近几年聚酯行业产能扩张的主力。涤纶长丝投产量占2023年聚酯行业投产总量的46.8%。与2010年比,2023年涤纶长丝的产能复合增长率近8%。”隆众资讯分析师朱雅琼表示,涤纶长丝行业的集中度近几年逐步提高,目前,前3家龙头企业产能占比达到36.16%,较上年上升2.39个百分点;前6家龙头企业产能占比达到66%。预计接下来涤纶长丝行业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对于目前的这种竞争态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提醒企业,随着涤纶长丝产能的快速增加,供给过多的风险正在加大,行业运行压力增大,供需矛盾已成为行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必须引起重视。“十四五”中后期,预计涤纶长丝行业仍有较多装置投产,但需求端的匹配增长仍待观察。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应该着眼于长远,把控好节奏。

  “优胜劣汰”现象加剧

  很显然,聚酯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市场“优胜劣汰”现象正在加剧。一个实际表现是,这两年,聚酯市场上一批竞争力不足的企业和产能开始陆续退出。

  隆众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绍兴、柯桥等地合计有93万吨涤纶长丝产能退出市场。2023年,长期停产的聚酯产能为284万吨,淘汰的旧产能合计为203万吨。

  “近几年,聚酯行业的供应不断增加,叠加多重因素,涤纶长丝现金流持续被压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小型企业、品种较单一的聚酯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朱雅琼表示,“2020-2024年,预计全国聚酯行业的退出(预退出)产能共计357万吨,其中涤纶长丝行业的退出产能为261万吨,占73.1%,涤纶长丝行业已率先拉开洗牌序幕。”

  “随着2023年聚酯市场30多套新装置的投产,预计2024年上半年聚酯品种的竞争会加剧,加工费或将处于低位。对于2023年投产较多的聚酯瓶片、DTY等品种来说,或许会处于盈亏线附近。”江苏一家中型聚酯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在PTA环节,由于PTA产能规模不断扩大,利润不断被压缩。卓创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中旬,国内PTA平均加工费为326元/吨,降至近14年的低点。

  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PTA行业的新增产能目前正向着技术密集型、产业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近几年新增加的PTA生产装置,大多是年产能在200万吨及以上的装置,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大型PTA装置的集中投产,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行业的加工费均值。

  一方面,随着PTA产能扩张,行业竞争加剧,PTA加工费走低,多数小型装置的成本压力较大。另一方面,PTA行业的主流供应商目前基本都形成了“PX-PTA-聚酯”发展格局。对于头部供应商而言,即使PTA生产亏损,仍可以通过上下游的盈利来弥补。这就加剧了行业整体的优胜劣汰。部分成本高的小型PTA生产装置,只能选择长期停车。

  随着2023年一大批新产能投放完毕,2024年聚酯行业产能增速将进入低位区间,由此,行业发展或将整体向好。

  “2024年,涤纶长丝主流工厂扩产步伐放缓,预计只有4套装置投产,累计投放的产能约为140万吨。考虑到2023年部分生产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受到影响,加上其他因素,预计2024-2025年涤纶长丝市场上淘汰的产能将在200万吨-250万吨之间。行业产能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所以,2024年,这些因素或将对涤纶长丝供应端形成有利影响。”张晓楠说。

  同时,如果美元降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或将集体上涨,这将会对聚酯产品形成利好。

  值得注意的是,在竞争加剧、市场洗牌的同时,以涤纶长丝为典型代表的聚酯行业目前的竞争要素正在发生明显变化。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表示,随着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深并优化,涤纶长丝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原来的众多中小企业依靠价格竞争,逐渐转变为行业龙头企业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进入全产业链竞争模式。

  从整体发展趋势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提升绿色制造水平,已经成为涤纶长丝行业转型升级的主线。

  在此形势下,国内各家头部聚酯企业都依托各自的优势产品,持续强化核心竞争力,并各自形成比较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高,也有利于头部企业之间进一步形成有序扩张,以及差异化、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总体来看,涤纶长丝行业的竞争,目前已由此前的价格和质量的竞争,转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综合实力竞争。

  继续角逐“炼化一体化”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新的一年里,不断做大做强做全产业链,深入落实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模式仍然是头部聚酯企业的一个发展重点。这包括继续建设PTA项目,也包括继续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

  恒逸石化坚持“一滴油,两根丝”发展战略,打通了从炼油到聚酯的全产业链,实现上游、中游、下游产业链一体化的柱状型产业结构,并打造了独有的“涤纶+锦纶”双“纶”驱动发展模式。

  此前,恒逸文莱炼化项目一期已经投产,实现高效运行,经营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公司原油加工设计产能为800万吨/年,参控股的PTA产能为1900万吨/年。2023年11月,恒逸石化又宣布,恒逸实业(文莱)有限公司与文莱石油管理局、文莱经济发展局签署大摩拉岛(PMB)石化项目二期工程实施协议。

  自2018年重组上市以来,东方盛虹从化纤行业向上游石油炼化行业发展,逐步构建了“原油炼化-PX/乙二醇-PTA-聚酯-化纤”的一体化全产业链。

  东方盛虹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王俊介绍,虹港石化是盛虹集团聚酯新材料产业链的重要中间环节,向上承接集团的炼化芳烃产品,向下给集团苏州、宿迁基地供应聚酯原材料。目前,虹港石化拥有390万吨/年PTA产能。2022年年底,1600万吨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标志着盛虹集团在石化产业上下游一体化的布局基本成型。

  桐昆股份此前参股浙石化20%股权,近几年已经为企业贡献了可观收益。去年,桐昆股份先是宣布联合新凤鸣拟投资86.2亿美元(约620亿元),启动泰昆石化(印尼)有限公司印度尼西亚北加炼化一体化项目,项目规模为炼油1600万吨/年,对二甲苯(PX)520万吨/年,乙烯80万吨/年;12月,桐昆股份又宣布,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桐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广西桐昆石化有限公司剩余35%股权。广西桐昆成立于2019年1月,位于广西钦州市,将建设芳烃项目。目前,这两个新项目都在顺利推进。

  开源证券分析师金益腾表示,投资炼化项目是桐昆股份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望为公司远期发展打开广阔空间。

  桐昆股份董事会秘书费妙奇表示,涤纶长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意识到,单纯依靠产业链单一环节的竞争,抗风险能力较弱,盈利的波动性较大。所以行业巨头纷纷做大做强产业链,以抵抗行业波动风险,打造一体化产业链的趋势愈发明显。

  从盈利能力看,随着头部聚酯企业产业链一体化布局深化,其产业链“协同效应”不断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持续提升。从竞争模式来看,目前我国头部聚酯企业奉行的“炼化一体化”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引领全球聚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我国聚酯行业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也不断提高。

  深入布局新材料“赛道”

  EVA光伏材料、丙烯腈新材料、绿色可降解材料……当一连串的名词越来越多地与头部聚酯企业联系在一起,新材料“赛道”正在成为我国头部聚酯企业的又一个发展重点。

  2021年,盛虹集团开启转型升级路径,在已有的“炼化+聚酯”产业的基础上,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确立“1+N”的全新发展战略,即围绕“油头、煤头、气头”多头工艺的独特优势所形成的大化工原料平台,打造“核心原料平台+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多元化产业链协同推进”的发展战略。

  围绕“1+N”发展战略,盛虹集团以差异化、技术创新、高附加值、绿色环保为导向,强链、延链、补链,加快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和绿色低碳产业。

  王俊介绍,盛虹集团提出全面向新能源新材料战略转型后,围绕三个百万吨项目,即百万吨级EVA光伏新能源材料、百万吨级丙烯腈新材料、百万吨级绿色可降解材料三大项目,持续深入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并规划了众多新能源新材料、低碳绿色项目,如POE(弹性复合材料)等,目前已陆续开始工业化装置建设。预计未来一两年,这些新增产品将投放市场,成为集团新的业绩增长点。比如,在新能源领域,盛虹集团自主研发的光伏级EVA(热塑性塑料)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EVA胶膜原料供应商,拥有EVA产能30万吨/年,规划新增的75万吨/年产能也已进入项目建设阶段。全部投产后,盛虹集团的EVA总产能将达到105万吨/年。

  王俊说,盛虹集团的EVA、POE产品,无论是产品质量、技术研发,还是产能规模,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未来,集团将会成为有能力同时供应EVA和POE两大光伏胶膜原料的世界级龙头企业。

  再比如,盛虹集团的另一个主力产品是丙烯腈。丙烯腈是生产碳纤维的主要原料,目前其丙烯腈产能位列国内第一,已经突破100万吨。盛虹集团已成为多家国产碳纤维企业的主要原料供应商。

  王俊表示,未来,盛虹集团将保持战略定力,聚焦实业,打造具有“强大基础原材料保障能力、世界领先的科研与创新能力、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新材料供应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

  华鑫证券分析师张伟保表示,新材料将打造盛虹集团的“第二成长曲线”,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其产品盈利中枢上移。

  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盛石化”)的产品也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有机化工、聚酯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多个领域,其聚乙烯、聚丙烯、EVA、ABS等产品的产能位居全球前列。公司依托大型一体化炼化项目和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的基础,不断完善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链。

  荣盛石化表示,公司高度重视新材料领域的投资机会。比如,控股子公司浙石化30万吨EVA装置可生产100%的光伏料,生产工艺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EVA行业具备产品质量好、收率高、装置能耗低、连续运行时间长等优势。公司的新材料项目丰富,目前推进的主要包括新增的140万吨乙烯及下游化工品装置项目、高性能树脂项目及高端新材料项目。新材料项目的逐步投产,为公司培育了新的业绩增长点。

  依托“原油-芳烃和烯烃-PTA和MEG(乙二醇)-聚酯-纺丝”这样一条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头部聚酯企业纷纷顺势而为,瞄准“新材料”这一“新赛道”,不断打开公司发展的新增长极,也不断刷新着大家对于“一家头部聚酯企业究竟能发展到何种程度”的认知。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报价
·PTMEG主流价19000→0.00
·纯MDI主流价16800→0.00
·20D氨纶一般报价50000→0.00
·40D氨纶一般报价38000↓500
·溶解浆内盘6300→0.00
·粘短市场中心价13050↑100
·粘短市场中心价12700↑80
·涤纶POY7300→0.00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1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