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纺成立至今,已有46年的沿革历史,一路走来积淀下很多值得珍存的精神给养。与改革同步,与创新同行,始终践行“双碳”行动,坚持绿色赋能、数字赋能,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是华纺持续创新永动力,也是我们打造百年华纺的基石。”华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盛守祥表示,在“一体两翼”的发展布局,华纺以精益生产为基础,以市场拓展为带动,以科技创新为活力,持续从机制创新、人才培育、科技进步、质量保证、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各个方面集中发力,已形成了协同一致、适应发展的推动力。
如今,华纺不仅完成了“退城进园”暨“绿色智能工厂建设项目”,整体搬迁华纺工业园,在打造行业示范5G工业园区的同时,“智慧华纺”建设更迈入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又开启新的篇章。
与改革同步 成就世界华纺
“华纺自最初建厂起,便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脉络相契合,从伊始的一家小染坊式的企业发展到如今以人为本、科技创新、信誉良好的上市公司。其原因就是踏准时代的节奏,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是追求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是企业‘成功’的一个特质。”盛守祥直言,华纺的成功,是改革的成果,更是企业持续创新的收获。
首先,企业被推向市场,面向社会实行公开招标承包。1988年2月8日,原惠民地委、行署对公司前身——滨州印染厂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承包。公司自此实行制度创新、机制转换,“分厂经营制”“产质量一条龙万米计件工资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在扭转企业被动局面的同时,企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这是华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其次,企业的改革举措和发展成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作为一种“现象”加以观察和思考。1996年2月,以公司改革发展经验作为“蓝本”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研讨会在滨州召开,杨启先、王珏、常修泽、范恒山、魏杰等专家和学者对公司改革经验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提炼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改革经验。正是应和了“机制活、企业兴”的道理,追求自我突破和机制创新,成为一种特殊的“基因”渗透进企业的血脉。
再次,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这为企业积蓄发展动力注入了能量。2012年初,公司“少水节能染色关键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化”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紧跟而来的第二年,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科委等七部委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公司一直以来有注重科技进步的传统,早在1997年8月即从“科技强企”战略出发成立了科技处。通过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华纺取得了“阻燃防水涤棉纺织品”等一大批科研成果,科技型企业成为企业特征之一。
特别是,2021年公司通过实施“退城进园”暨“智能绿色工厂建设项目”,完成了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与跃升。公司集40多年管理和技术积淀以及20年来信息化积累深度融合创新,建成行业示范的5G工业园区,迎来了公司发展的崭新纪元。
“华纺转型和提升的重点,毫无疑问在于走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的路子,立足传统产业又突破传统产业。”盛守祥表示:“近年来,华纺转型升级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目的就是想通过技术升级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依托坚守主业的工匠精神,去达成‘华纺是世界的,世界是华纺的’这一愿望。”
与创新同行 打造精益华纺
“放眼纵观,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俄乌战争冲突,新冠疫情反复,国内外市场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大,国内经济循环面临多重堵点,国际供应链体系震荡,美国、欧盟等以‘新疆棉’为借口打压中国经济等,给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制造障碍与压力,企业特别是外贸出口型企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加大,生存空间被一再挤压。”面对当前形势,盛守祥强调,纺织服装企业必须要审时度势,特别是以出口为主导的企业要主动做出改变与调整,努力实现化蛹成蝶的蜕变。
正是如此,华纺在盛守祥的带领下,主动求变,及时调整市场布局。其中,在市场方面,依托国内国外双循环,既要思考国际形势对现有市场的冲击,又要思考如何探索开发国内国际新市场,将眼光放长远,努力稳固老市场,同时大力开辟新市场,以新市场补充和替代老市场出现的空缺。在技术创新方面,以“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前提,不遗余力地推动华纺的科技进步与创新,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做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和应用,充分发挥“八大科研平台”作用,不断形成新理论、新工艺,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
同时,实现全流程的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的智能物流输送和无人化质量监控,建设行业智能化印染工厂新标杆,实现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研制周期缩短以及产能、生产效率、能源利用率等同步提高的目标。
“不仅如此,华纺还组织全员实施开源节流,做到安全节流、全面节流,各环节都要围绕质量、效率、成本,锁定目标,科学调度,真正把安全节流、全面节流落到实处。”盛守祥表示,开源节流既是具体行动也是观念意识,其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升级,发挥系统工程部及运营车间的专业性,做好节流工作,紧跟营销步伐提供高效的保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储蓄内动力。
持续创新,坚持精益管理,是华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与转型同向 打造绿色数智华纺
“当下,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是绿色低碳,一是智能制造。”盛守祥表示,在“双碳”目标下,企业必须要积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大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技术开发应用,不断优化调整能源结构,努力使自身适应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同时,传统纺织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为此,华纺做了一系列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做好结构调整。华纺经过近年来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已经具备了进一步系统化做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调整的条件。将立足于传统主业,但又不囿于传统结构与模式,在完全摒弃落后产能的基础上,培植和扩大专精特新产品的比重,适应低碳、绿色、安全、健康的发展取向。
做好整体创新。在华纺“集成创新”内容中,科技创新是重点,管理创新是带动,思维创新是先导,市场创新是检验。在创新实践中,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的“1+N”融合,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实现科技、管理、市场、思维等协同创新,将现代化管理技术与现代化管理思想高度统一。
做好精益生产。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在华纺坚持了10年以上,对企业品格塑造和品位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推进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培育名优品牌的重要措施。开展国际对标工作,补齐“短板”,将华纺打造成为以人为本、科技创新、品牌卓越的现代化企业。
近年来,华纺积极打造“数字华纺”,建成的智能绿色工厂具有高端国产印染装备及智能物流系统示范应用基地,全流程印染设备信息互联互通及云平台管理系统,实现了印染企业生产管理全面信息化、生产中间过程的智能物流输送和无人化质量监控,已成为行业智能化印染工厂新标杆。
以百年同梦 打造可持续华纺
“华纺的定位是创新型企业、品牌型企业、文化型企业、智慧型企业。”盛守祥表示,今后,公司将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为管理基础,积极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具备市场创新能力,具备产品、技术研发能力,全力打造持续创新、持续改进、面向未来的新华纺。
在品牌建设方面,华纺要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品牌系列和科学、高效的品牌运营体系、专业的细分化运营团队,并实施立体品牌战略,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建立不同的品牌。目前已在中国、美国、欧盟、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一系列商标,形成了以Linpure蓝铂、霄霓、华纺、维斯托尼、汉依、纺卫等为主打的品牌集群,正在实现从制造加工向品牌创意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华纺先后跻身全国工业品牌培育试点企业、山东名牌、山东省优质品牌等行列。
在科技进步方面,华纺拥有完善的服装面料生产能力,原创高端仿蜡印印花生产技术,导入文化元素追求高端品质的家用纺织品生产基地,国际职业工装、休闲服饰、时尚服饰加工基地以及医用防护产品生产能力。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印染产品开发基地、山东省短流程印染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八大科研平台”,取得国家授权专利60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棉冷轧堆染色关键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人才培育方面,华纺建立起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设,对管理、营销、操作、技术、职能支持五大序列,实施差异化薪酬和绩效管理考核。2007年以来,公司与省内知名大学联合办学,“华纺职工大学”做为内部人才孵化基地,在职员工完成专科以上学历提升800余人。现有工程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聘任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60余人,专业设计人员350余人,工人技师1550余人。作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华纺是全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单位、全国纺织行业人才成长最佳企业。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华纺近年来实施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打造“百年华纺”。对此,华纺将通过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使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韧性和潜力。
华纺是世界的,世界是华纺的。梦圆百年华纺,持续创新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