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宗纺织原料市场分析方法中,目前通行的方法主要以一个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为基础,对某个纺织原料走势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粘胶短纤市场走势的时候,基本以“溶解浆—粘胶短纤—人棉纱”这一产业链环节为基础,以溶解浆价格为基础,加上经验估值的加工费用以及中间利税等杂费,推测粘胶短纤价格;再以人棉纱价格为基础,减去粘胶短纤到人棉纱之间的加工费及中间利润等杂费,倒推粘胶短纤价格。这样,从基本面走势,通过产品的上下游两个环节,可以将粘胶短纤市场价格估算在某个区间内运行。这种估算方法在正常情况下比较有用,但自从2018年6月粘胶短纤市场价格进入亏损阶段后,这种方法就显示出了弊端。在经典方法失灵的情况下,市场从业者仍需要对粘胶短纤市场价格运行情况寻找新的分析方法。
在往期的“老季时间”栏目中,笔者以宏观经济面、产业链基本面、甚至以粘胶短纤市场从业者的心理层面对粘胶短纤市场运行机理做过详细的分析与研究。这些方法在某个阶段可以很好的解读粘胶短纤市场近一年来的运行动向,以及对粘胶短纤市场运行的预期做出准确解读。但很多读者反映,其中有些模型较为精巧,一旦在原始数据上有所出入的时候,会导致依据模型计算的结果相差很大,同时,有些读者反应,能否给出一种简单、比较直观且容易掌握的分析方法。读者的这些问题,引发了笔者从“共振效应”角度来尝试分析粘胶短纤市场运行状况的想法。
1、纺织原料“共振效应”的入选对象
共振效应是物理学中经典的现象之一,即任何物体产生振动后,由于其本身的构成、大小、形状等物理特性,原先以多种频率开始的振动,渐渐会固定在某一频率上振动,这个频率叫该物体的固有频率。当人们从外界再给这个物体加上一个振动(称为驱动)时,这时物体的振动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无关,这时称为强迫振动。但如果驱动力的频率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物体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即“共振效应”。
纺织从业人员都知道,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是常用的三大纺织原料。笔者在2019年第一期《纺织科学研究》的《人棉纱市场展望:变局中寻求定局》一文中,曾经提及随着混纺纱的比例在2019年的纱线市场中占据比例越来越大,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三者之间的走势关联性会越来越强。以2019年3月粘胶短纤产业链月均价格为例,其产业链中3个品种月均价格如下:
即粘胶短纤市场价格合理范围为13300~14700元/吨;但是从事实数据看,粘胶短纤市场价格为12500元/吨。根据经典的市场估值理论,粘胶短纤价格出现了明显的低估,会在短时间内进行修复;但事实情况是自2018年6月至今,市场仍然给粘胶短纤不合理的低估值,一直没有出现较为迅速的估值修复。以至于到了2019年3月后,经典的市场分析方法不能够对粘胶短纤价格走势进行明确预测。在这种情况下,产业链基本面分析法难以体现效用。
针对这种变化,从事纺织原料的经营人员在2019年不仅仅需要对于自身从事的产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更需要储备其相关替代品的知识以及对替代品的市场运行要有一个感性认知。比如,从事棉花经营的人员,不仅需要对棉纺市场深入了解,也需要了解一点粘胶短纤以及涤纶短纤市场运行机理。
所以,如果从参数选取角度看,纺织原料的“共振效应”模型入选对象就变得很明确,即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三大纺织原料。
2、三大纺织原料“共振效应”的逻辑机理
经典物理学认为“共振效应”产生的根源为:多个钟摆开始是以不同频率进行摆动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最终会在某个固有频率上进行一致性摆动。在2018年之前,由于混纺纱在市场上占据比例不大,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之间的相关性时有时无,三大纺织原料市场运行基本保持着各自独立的运行体系,而市场分析人员也仅仅是从其短期内的相关性进行解读,比如一家纺织厂,专业从事棉纺的,那么做涤纶短纤或者粘胶短纤的业务人员基本不会做长期跟踪拜访;而棉纺厂的老板也不会对涤纶短纤或者粘胶短纤市场价格给予高度重视。
但是随着2018年T/R系列的混纺纱开始走俏,棉纺厂的老板需要同时关注涤纶短纤与粘胶短纤的市场价格变化,来进行纺织原料采购;或者利用价格的波动,对两者之间的使用量进行有机调配,以保持自身的利润最大化。随着关注混纺纱的人群开始增多,其市场价格的热度开始提升,分析两者之间的运行机理以及价差等则开始变得活跃。而理论的分析结果会不自觉的应用到采购原料的行动上,这样就使得两者之间的价格运行趋势更加紧密,也就出现了两者之间在市场运行趋势以及价格波动上的“共振效应”。
而棉花作为一种大宗纺织原料,本身具有商品特性与金融特性。因为其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有期货,同时现货市场上有本地棉以及进口棉,故其产业链以及交易链比起粘胶短纤与涤纶短纤要复杂。但是,从其适用领域看,目前棉花主要应用领域仍为棉纺产业。故将棉花仍看成纺织原料的情况下,撇开其期货功能等金融特性,其市场价格仍然以“供求理论”为主导进行波动。而棉花是三大纺织原料中量较大的一个产品,其在某种意义上,也具备与涤纶短纤以及粘胶短纤在价格运行趋势上形成“共振效应”的可能性。
3、混纺纱比例增加引发三大原料“共振”
棉花、涤纶短纤以及粘胶短纤市场运行过程中,因为混纺纱在纱线市场中量能比例的增加,导致了三大纺织原料在市场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价格波动中的“共振效应”。对于这一推论,笔者使用“2017年5月至今的三大纺织原料市场运行图”(图1)来进行验证上述推论是否正确。
可以明确的看出,2017年5月~2018年1月,三大纺织原料价格运行表现的相关性表现较差。这个阶段中,尽管粘胶短纤与涤纶短纤在2017年5月~7月表现出同步上涨的趋势,但棉花基本稳定在15800元/吨进行盘整;而2017年第四季度,粘胶短纤出现了较大的跌幅,价格由16200元/吨下跌至14500元/吨;但是涤纶短纤在这段时间内,则基本维持在13500~13900元/吨之间运行。三者表现为:棉花盘整;涤纶短纤价格上涨;粘胶短纤则表现为下跌,并没有出现所谓的价格“共振”。
但是,进入2018年第一季度后,三者开始在趋势上逐步表现出“共振效应”。粘胶短纤与涤纶短纤在2018年上半年出现了同步涨跌的现象,2018年第二季度后,三者之间的同步涨跌现象则更为明显。即棉花、涤纶短纤、粘胶短纤三者价格在2018年5月均表现出下跌的趋势;而进入2018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三者表现出同步下跌,三者价格运行趋势的“共振效应”在此时得以充分体现。
进入2019年第一季度后,涤纶短纤与棉花表现出盘整状态的“共振效应”,但是粘胶短纤在市场运行趋势上表现出大幅下跌。
第一季度,粘胶短纤表现出价格下跌,主要原因是在粘胶短纤行业内有20万吨~35万吨的新产能进行释放,打破了其产业链原先的平衡。但是从棉花与涤纶短纤价格运行趋势看,这两者目前仍在各自的价格平台上进行盘整,且至4月中旬,已经表现出一定的趋同上涨趋势。
在上文中,笔者曾经提及混纺纱在纱线的量能中开始增大,这个时间点正是从2018年年初开始的,而三者之间的价格,在2018年运行过程中,也表现出“共振效应”,这就证实了利用“共振效应”分析三者之间某一个品种运行趋势的可行性。
4、以“共振效应”预判粘胶短纤市场走势
在本文开篇中,笔者提及粘胶短纤市场价格目前处于估计较为低迷阶段,且由于其亏损时间太久,在亏损阶段内,其价格也没有出现过明显的拉升或者在其产业链基本面分析法的13300~14500元/吨合理估计区间内;相反在2019年3月出现了一轮价格超跌,由于这一价格超跌,对未来的市场价格运行预判提供了逻辑上的阻力。即整个产业链从业人员都知道粘胶短纤行业亏损较大,但是其价格并没有朝着市场从业者预期的减亏或者微赢利方向去变化,导致了整个产业链从业人员的信心较为薄弱,从产业链基本面分析法看不到粘胶短纤价格上涨的迹象。
但用“共振效应”原理进行分析,不难得出,目前不仅仅是粘胶短纤运行状态不明朗;涤纶短纤与棉花两大纺织原料运行状态也较为不明显,因为其价格在2019年3月~4月期间,均表现出盘整态势。但是,从近期的棉花期货以及涤纶短纤原料PTA期货以及现货市场走势看,其已经出现了价格上涨的迹象。棉花的价格上涨,主要得益于2019年棉花种植预期数据的减少;PTA期货上涨主要得益于原油价格近期出现上涨迹象以及一些地区的生产装置停产所致。
如果确定了棉花与涤纶短纤价格上涨的趋势,那么,粘胶短纤市场价格在被严重低估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一次速度较快的修复性价格上涨,即在13300~14500元/吨的合理区间内运行。
当然,如果结合近期粘胶短纤行业开工率一直维持在70%-75%,以及粘胶短纤行业内库存由35天减少至18~22天这一事实数据,那么粘胶短纤市场价格在基本面分析法的框架内,也存在着价格朝13300~14500元/吨的合理估值区间内运行的可能性。
在确定粘胶短纤价格估值区间以及上涨趋势后,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时间点问题。这一点,可以参考2018年三大纺织原料产生“共振效应”时,其运行的时间点即可。即一旦棉花与涤纶短纤市场价格出现明显的上涨时,延后7~14天附近,就是粘胶短纤市场价格开始变化的起始时间点。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三大纺织原料在价格运行趋势上出现“共振效应”,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混纺纱比例需要在整个纱线产量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因为纺织市场最终应用领域为服装领域,服装领域主要以当年的流行趋势为主。2018年,混纺纱风格在流行趋势中占据主导,三者在价格运行方面体现出“共振效应”;一旦混纺纱风格的面料在服装领域中发生改变的时候,则需要对这种“共振效应”理论进行有机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