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为何外棉纷纷“超卖”?
发表时间:2018-04-26    作者:胡言  发表评论()

  据USDA统计,截至4月12日,2017/18年度美陆地棉净出口销售量累计达360.8万吨,同比增长16%,完成USDA预测全年出口量的109%,“超卖”幅度继续扩大。业内分析,由于截止4月下旬前美棉检验量已达到459.05万吨,超过USDA预测产量1万吨以上,而且检验仍在进行;再加上包括越南、中国、印尼、土耳其等买家签约进口“高烧不退”,因此USDA月报将继续上调2017/18年度美棉产量及出口量,弥补统计、预测上的误差。“超卖”并不是美棉独有特权,从一些棉花出口商、国际棉商及政府部门统计来看,2017/18年度巴西棉、澳棉、乌棉等都已逐渐进入产销持平甚至“超卖”的节奏。

  考虑到大选结果不定、经济前景不明及纺织厂担心2018/19年度出口超卖,因此巴西棉花内需、出口可谓“双管齐下”,不仅签约量激增(出口有望超过90万吨),而且FOB、CNF报价与EMOT/MOT SM 1-5/32相差无几,高于印度棉S-6 1-5/32报价9-10美分/磅;从统计来看,截至4月下旬2018年巴西棉签约出口量已与相关部门的预测基本持平,“超卖”不可避免。

  2017/18年度澳棉虽然近期因报价偏高、装运期略有延迟而成交略有下滑(4月中下旬SM 1-5/32澳棉报价高于C/A SM美棉9.50-9.80美分/磅,出口竞争力减弱),但从澳大利亚棉花棉企、几家国际棉商的签约情况来看,本年度澳棉的出口进度或已达到85%-90%(预计今年澳棉产量为101.8万吨),提前销售、超卖、去库存成为2017/18年度国际棉市场的主基调。

  那么哪些原因导致高品质、高等级、机采外棉纷纷提前进入“超卖”节奏,待价而沽呢?笔者归纳如下几点:

  其一、全球纺企升级、转型加快,对高品质棉花的消费需求快速上升,对资源的争夺日趋激烈,棉花供给“结构性”矛盾加大。从统计来看,东南亚的越南、印尼、印度及孟加拉国、土耳其等不仅纺纱产能连上台阶,而且纺纱支数也越来越高(40S以上占比渐成主流),对棉花马值、强力、长度、含杂等指标要求提升,印度棉、巴基斯坦、非洲棉等逐渐无法满足纱厂配棉需要,因此只能增大对美棉、对澳棉、对巴西棉的签约进口。一些外商、纺企表示,近两年东南亚各国不仅对澳棉、美棉的采购也以M、SM级为主(前几年以SLM、M级居多),不再与中国企业错位竞争,而且产品40S以上普梳和精梳纱的质量指标、供货能力、稳定性也明显提高,与国产棉高端纱线“正面交锋”。据统计,如2017年越南、孟加拉国对澳棉的进口量已超过中国;

  其二、全球高品质机采棉受棉种、天气、种植和管理水平等等多种因素制约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实际纺纱需要。相较于澳大利亚、美国,包括中国、印度、中亚及西非各国等对机采棉有研究偏晚,棉花种植不仅单产低而且不适合机采(近几年我国新疆机采棉有了长足发展),主要第一果枝距地面近、集中喷洒脱叶剂不均匀、机采设备“不给力”等等原因导致棉纤维受损、杂质偏大、异纤无法有效去除;当然天气因素、管理水平及经济状况、个体家庭植棉面积低等也都是引发机采棉无法在中国、西非、印巴等大面积推广并产量较大幅度提高的原因。澳大利亚农业资源经济研究局报告显示,2017/18年度澳大利亚棉花平均单产预计恢复到126.6公斤/亩;

  其三、无论棉农、棉企还是出口商对2018/19年度棉花市场担忧情绪升温,抓紧签约销售以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一些国际棉商表示,考虑到2018-2019年全球贸易保护措施不断抬头及地缘政治风险加大、经济及消费回暖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棉花进出口、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都有坐在“火山口”上的感觉,因此卖方加大提前预售、买方提前签约进口成“上上策”。

稿件来源:中国棉花网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报价
·PTMEG主流价19000→0.00
·纯MDI主流价16800→0.00
·20D氨纶一般报价50000→0.00
·40D氨纶一般报价38000↓500
·溶解浆内盘6300→0.00
·粘短市场中心价13050↑100
·粘短市场中心价12700↑80
·涤纶POY7300→0.00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1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