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经历了8年的持续升值后,适当回辙,允许一定程度的贬值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止跌回升,对世界经济稳定也是一种贡献。如果特立独行,持续前些年的坚挺,一枝独秀,那吃亏的是自己。
人民币再不贬值吃亏的是自己
元月近收官,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的信号已开始释放。26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价收报6.2542,贬值254个基点,创近八个月收盘新低。盘中人民币即期价一度贬值近300点,距跌停板6.2612仅一步之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罕见的这一大幅波动令各方侧目。
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让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汇率制度的选择机制。为便于对各国汇率政策进行有效监督,防止汇率市场过度波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将汇率制度按其灵活程度分为三大类,一是锚型的钉住汇率制度,即钉住一种货币或者货币篮子不变固定不变,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允许小幅波动,意在减少双边汇率波动和贸易不确定性,保持物价稳定。许多国家早期都以这种方式锁(锚)定本国货币。
第二种是有限的灵活汇率制度,它要求一国汇率相对于某种货币平均每月浮动幅度保持在0.5%以下,这是一种可调节的钉住汇率,比前者具有稍大些的灵活性。它既能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又可以根据对外经济关系的变化进行小幅度、有计划、有步骤的灵活。实际上,我们这些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第三种是更为灵活的汇率,不受幅度限制,实行独立自主调节原则。汇率的变动市场化程度更高,有时一天内波动的幅度就超过0.5%,汇率变动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虽然有时也干预,但目的是为了减少汇率波动的幅度,而不是控制汇率,以间接干预为主。
实际上,去年三季度以来,国际汇率市场风云变幻,油价暴跌,金价猴性十足,美元兑各主要货币持续上行,卢布跳水大幅贬值,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只有1%左右,资源依赖型的单一经济结构下,过早放开资本管制,卢布难以在内忧外患下维持币值稳定。而卢布汇率市场弹性不足,没有发展避险工具市场,捉襟见肘的外汇储备和单一的经济结构也无法应对外来冲击,所以卢布过几年就崩溃一次也不奇怪。
新一轮不见硝烟的全球“货币战争”背后,本质是全球性的产能过剩,需求萎靡,各国只有通过货币放水保出口,转嫁危机已成各国摆脱困境的不二选择。从日本到欧洲,纷纷祭起量化宽松的大旗干预汇市,人为压低本国汇率以促进出口增长。
两年前,日本内阁就要求央行[微博]推行更为激进的量化宽松,以实现2%的通胀目标。其央行也一直在增加量化宽松的火力。去年12月,日本央行把购买资产及贷款规模再加码10万亿日圆,至101万亿日圆(1.1456万亿美元),刷新历史纪录。
在欧债危机泥淖深陷余音绕梁的欧洲,虽然早已有统一的货币,但没有统一的财政,貌合神离的欧元区国家内部,早有嚷嚷声要退出欧元区。因为经济低迷,不退出的话就必须坚持沿着财政紧缩的路往下走,而继续紧缩,经济增长则无望,民众福利就更下滑,百姓一闹事,政府又只能继续放松紧缩政策,如此进入一个死循环。于是大家都放水——看谁比谁更烂,谁的印钞机效率更高,新一轮全球性的发钞竞赛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于是,在这场货币贬值的竞赛中,谁也不甘居人后。你追我赶的贬值,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在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大潮下无声地展开。深受经济低迷困扰的欧洲小国,政府为摆脱经济困境,拿出“房票”做移民指标,一些国家25万欧元不仅可买房还可移民。面对国内居民大量的按揭违约,随着欧元区QE、欧元大跌为了阻止违约潮的蔓延,有些银行采取了拉长贷款周期的方法,延长贷款期限至45年,父债子还,最终让儿子、孙子来还。
回头看去,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搞了6年的量化宽松,美国搞完日本接着搞,眼下欧盟又开始搞,这场看谁比谁印钞更快更烂的货币竞赛中,人民币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
如果特立独行,持续前些年的坚挺,一枝独秀,那吃亏的是自己——你的商品价格没有竞争力,出不去,三驾马车就失衡,外贸引擎就难以驱动,出口不畅,企业难以为继,过剩产能难以消化,经济继续下行,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显性化,就业和经济失速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经济回升的拐点就更寻觅。
所以,人民币在经历了8年的持续升值后,适当回辙,允许一定程度的贬值将有利于中国经济止跌回升,对世界经济稳定也是一种贡献。中国不同与俄罗斯,我们有近4万亿美元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超过100万亿的储蓄,庞大的内需市场赋予经济较强的韧性,资本项目的开放上,我们始终坚持循序渐进,资本帐户尚未全面开放,本质上我们仍实行较有效的资本管制,有强大的防火墙和防洪堤,无论是外部冲击还是内部管涌,我们都能及时有效防范,所以人民币不会出现卢布式崩溃。
(本文作者介绍: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财经专栏作家,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