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化纤产量为2882.21万吨,去年同期为2690.89万吨,同比增长7.11%。化纤行业依然位于惯性增长通道。而从今年业内的各大会议上企业的发言来看,整体行情依然不容乐观。不过,从行情多年的发展周期可以看到,化纤行业已经不具备大幅下跌的空间了。
对于该轮低谷行情,业内讨论最多的是产能问题。然而,供过于求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结构问题也在这次危机中暴露无疑。从产能的累积,到企业的经营心态,乃至行业今后的走向,都在这次危机中得到深刻思索。
原有的发展模式已死,企业需要站在天量产能上,思考如何重新出发。
产能压力积累多
产能型对过剩的最直接原因是企业规模扩张严重,一味地追求规模效应,企图通过规模扩张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而忽略了企业最重要的生存指标是利润。
创新能力不足也导致企业越走越偏。因为一味追求规模,企业在研发投入不足,最终导致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同质化严重又加剧了企业比拼规模效应,进而走进了恶性循环的周期。于是行业规模越做越大,利润却越来越低。国内化纤产量由2000年的694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近4000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了35%,利润率却整体大幅下降至当前的5%左右。
以上是长期性的问题,而眼下这次危机的主要问题在于全球市场需求不振。在全球化的产业配置下,中国化纤行业实际上担负了满足世界化纤需求的角色。产能配置也是基于全球市场的需求,然而在世界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后,需求下滑,行业每天滞销的产品也就达到了天量,此次行情萧条持续长久与需求不振关系密切。
化纤行业周期性强,然而到当前,聚酯短纤供过于求的局面还没有改变。而综观化纤行业,大约4年一周期的行业波动规律似乎并没有消退。
以氨纶行业为例。氨纶的新增产能速度也是比较快的。2007~2008年、2010~2011年是氨纶行业产能的密集投放期。经过这几年的快速扩张,当前国内氨纶产能大约50万吨左右,随着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氨纶主流品种价格大幅回落。2012年,40D氨纶价格已经下跌到了43000元/吨~44000元/吨,几乎是2006年市场交易价格的一半。而在2013~2014年,氨纶产能增产有限,明确的扩产量只在3万吨左右,仅占总产能的5%~6%的水平。氨纶景气度在2013年逐步上升,创造了良好的业绩。然而,近期世界各地新上项目的消息层出不穷,这波回暖行情已经见顶。
行业产能的非理性发展归根到底在于,当供应已经满足了市场的表观需求后,行业的投产已经偏离了实际的消费需求。行业的发展实际上已经成为政策趋动型或者投资驱动型。企业生存的环境,如与政银的相处中,一些项目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上马,导致了企业发展处于非理性状态。因此制度建设变得更为重要。萧山一家大型化纤企业的负责人表示,做生意不能跟着政策走,要盯住市场才能保持住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财务制度能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的领导者不受外界的干扰。
产能面临降温趋势
聚酯行业的全球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轮行情后,中国想要担起为全球提供化纤的重任可能力不从心。
意大利GSI公司CEO Francesco Zanchi认为,中国今年大约会有220万吨的聚酯出口量,将成为出口量的最大峰值。明年可能会出现下降。
可能的出口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我国整体的发展方式正在转变,由投资趋动型向内需增长型转变。由此,企业自身发展会更加关照本土市场需求,化纤企业理加理性地对待产能扩张与提升利润的关系。另一方面, 当前,美国、巴西等国家和地区开建PET项目对中国PET的发展起到削弱作用。尤其是中国或将面临更多来自印度产能方面的压力。随着印度低价货源的逐渐增加,中国聚酯原先出口的某些主要目的地,产品将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
然而,中国在聚酯产业链方面是有优势的。中国PX-PTA-PET产业链健全,而且国内的PX与PTA产业在全球范围来看也很有竞争力。这为PET在全球的竞争提供了优势。
另外,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中不再唯GDP论也是大型化工企业摆脱规模至上的原因之一。化纤企业为资金密集型企业,投资往往较大,在技术发展到当前,往往一个项目就达到十亿至百亿的规模,对于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地方政府对于化纤企业的项目建设比较积极。当前的扩张迹象还在持续。不过,在考核机制发生改变与强调市场作用后,企业或许来自政府的干预或将减少。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在这轮下行周期中,深刻认识到技术研发与创新产品的重要性。那些差异化品种与品牌化营销的产品受到行情冲击小,也给了业内更多的经验和启示——提高产品差异化,以抵御随时到来的寒冬。
培养扎根实业的态度
今年的聚酯行情有转暖的态势,然而一些企业的赢利水平却不见提升。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这些企业涉足房地产、期货等非实体经济领域,在不熟悉这些行业的情况下贸然进入,遭遇损失。
化纤行业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纺织工业的重要一环,其发展受到下游需求增长的支撑,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尽管产能压力较大,企业赢利能力变差,但是与一些行业相比,运行相对平稳与健康。一些企业不适应从高利润转为低利润的心理落差,进而产生投机心理,涉足金融属性较强的其他行业。在今年年初,江浙地区资金链断裂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一些化纤企业涉足其中。当地人士表示,那些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化纤企业往往是进入了房地产项目,在房地产行业回落后受到重创。反观当下,央行降息本意是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却搅动一些企业试图通过股市获得超额利润。
业内人士认为,踏实做好实业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不务正业”也导致企业的发展水平难以实现质的提升与转变。行业整体的转型需要企业专心主业。
另外,在当前的行情下,企业往往是被业内企业搅乱阵脚,业内的企业表示,一些企业在危机中像卖白菜一样卖产品,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受损。行业自律还有待加强。
国家在考虑如何释放内需市场能量,企业也要认真考虑这一战略带来的变化。一是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我国化纤市场从稀缺到饱和,接下来要做的是优质。二是就现在形势看,转型升级需要赶上行情下跌速度。这就要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市场驱动作为企业研发投入的方向,将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差异化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这将为企业跳出周期性循环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