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纶的“小资”路线
发表时间:2014-03-18    作者:李利军  发表评论()

  作为普通消费者,祁京梅直言腈纶的名字已经在她的生活中变得模糊与陌生;而作为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专注研究国家经济走势与宏观数据,她认为腈纶行业在转型升级中应该顺势而为。

  腈纶产业作为化纤行业的小众产品,上有原料瓶颈的制约,周边有涤纶、粘胶的替代,还有自身产业高门槛与环保的限制,规模扩张很容易就碰到了天花板,新进企业也比较难。目前市场需求量已经稳定,今后丙烯腈的产能扩张或给行业带来活力,然而,不论行业如何变化,企业在比拼发展效率与差异化产品的当下,更应该做好内功,扎实经营。

  由此,上海中纤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朱伯良提出腈纶企业要走“小资”路线。即不用过多关注和操心行业的规模与大小,也不要强调企业的规模与产量,企业创新产品,提高利润,“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

  由中国化纤总公司主办,中纤网(CCFEI)与PCI丙烯腈公司承办的中国国际丙烯腈与腈纶论坛最近在上海举办。论坛已经走过11载。朱伯良表示,这些年来论坛和很多大企业一样坚挺下来,非常不易。朱伯良的“小资”论调正是大浪淘沙后的感悟。“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齐身”,显然,腈纶行业对应的只能是后者。

  上游的变化 产能扩大增加腈纶竞争力

  丙烯腈新装置在今明年的投产,将使原料波动幅度减小,增强行情稳定性,对腈纶生产及利润持续利好。

  在丙烯腈与腈纶产业链上,最引人瞩目的要数近两年全球丙烯腈的扩能计划。

  资料显示,2014年~2016年,预计国内新增产能118万吨。山东万达丙烯腈项目将于今年年底投产26万吨。明年上海赛科也将扩建26万吨,与此同时,海外的沙特也将有20万吨的新建产能。

  丙烯腈的缺口问题由来已久。我国丙烯腈每年缺口达50万吨,接近总需求量的1/3,导致原料价格居高不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薄广明认为,影响腈纶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丙烯腈的自给率较低。

  原料价格拖了腈纶发展的后腿,导致2006年之后,腈纶与涤纶之间的差价不断拉大,表观需求量下降,与涤纶的差价始终保持在6000元/吨以上。

  从2009年开始,腈纶的的表观需求量徘徊在85万吨~88万吨之间。而在2005年时,腈纶的表观需求量一度达到118万吨。目前,我国丙烯腈生产厂家约有9家,总产能约142万吨。

  丙烯腈新装置在今明年的投产,将使原料波动幅度减小,增强行情稳定性,对腈纶生产及利润持续利好。

  丙烯腈产业也在经历着微妙的变化。2010年之前,丙烯腈在国内的供需保持良好的平衡,丙烯腈产品及其产业链上的各行业均保持较大利润空间,其中以丙烯腈利润最高。2011年以后,受宏观经济整体放缓的影响,丙烯腈供需平衡变得非常脆弱,微小的供需变化就会造成丙烯腈价格的大幅波动。吉林石化公司销售公司科长黄友成认为,中国丙烯腈市场随着产能扩张和进口量的增加,今明两年的市场格局将会发生很大变化。

  在技术方面,黄友成认为,随着美国页岩气项目工业化,以及PDH(丙烷脱氢制丙烯)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将会大大降低丙烯腈的成本。而中国石油和化工规划院教授级高工刘延伟则表示,煤基路线丙烯腈将以较强的成本竞争力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

  对于今年丙烯腈的行情走势,黄友成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外装置集中检修,供应偏紧,下半年会略显宽松。

  下游的期许 期待高端与差异化产品

  虽然近年来,国有腈纶企业加大了产品的开发力度,但是上海石化腈纶事业部副经理陈道江认为,目前我国腈纶技术开发还是投入太少,再加上新开发的应用领域少,整个行业已经面临着增长危机。

  我国的腈纶产能已高居世界首位多年,产量也占到世界的近40%,但我国的产品总体来看技术含量不高,高附加值、差别化的产品较少,主要还是以大路货产品居多。尽管下游市场仍有缺口,但国内腈纶企业的开工率始终在90%左右徘徊。薄广明认为,这是腈纶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薄广明表示,国产腈纶的产能基本已达到饱和状态,在没有开发出新的应用领域之前,腈纶的总量要适当进行控制。提高现有腈纶产品的质量,顶替部分进口产品的冲击是很有必要的。

  企业的发展思路要跟着市场变。祁京梅向记者表示,终端消费结构和需求的变化需要企业调整生产思路,要顺势而为,有所作为。

  而腈纶行业规模小导致开发差异化产品会更累,投入相对也会更高。虽然近年来,国有腈纶企业也加大了产品的开发力度,但是上海石化腈纶事业部副经理陈道江认为,目前我国腈纶技术开发还是投入太少,再加上新开发的应用领域少,整个行业已经面临着增长危机。

  市场是无情的。企业“不走也被推着走,不变也要跟着变”。曹蔡娟长期观察市场,她认为受国内终端大环境持续低迷制约,普通品种后期需求难有明显增长。但是市场对新型产品和特殊品需求稳中有增,会倒逼上游创新。

  以下游人造毛皮为例,无锡市双达毛绒制品有限公司经理陈建军看好腈纶异型纤维在人造毛皮领域的应用。陈建军从事人造毛皮37年,她说,30多年前我国只有几家人造毛皮企业,产量不到1000米,而今天全国人造毛皮生产企业300多家,每年产值达几十亿元。

  人造毛皮的流行不仅是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文明进程加速带来了着装文化的改变,也是腈纶产业提升后给予技术支撑。而且,物美价廉也利于人造毛皮的市场推广。然而,陈建军表示,他们企业所用的异性腈纶60%~70%还需要从韩国进口。“对比韩国,我国腈纶企业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她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腈纶企业对此领域的下游需求还不够重视。

  自身的出路 重树形象寻求机会

  上海石化腈纶事业部副经理陈道江表示,目前企业能够活得“小资”具备了两个主要的条件:一是腈纶当前的特性已不会再被其他品种大规模替代,目前市场需求多为刚需;二是几家民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目前表现不错。

  腈纶产业作为化纤行业的小众产品,上有原料瓶颈的制约,周边有涤纶、粘胶的替代,还有自身产业高门槛的限制,规模扩张很容易就碰到了天花板。上海中纤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伯良认为,腈纶企业“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做个“小资”也不错。

  朱伯良眼中的“小资”就是要企业不强调规模扩张,而要重视赢利能力与水平;不过多讲产能,而是要讲技术提升与深度经营。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讲,步调一致则会避免过度的内耗而把有限的精力和着力点放在共同做强上。

  上海石化腈纶事业部副经理陈道江也赞成朱伯良的观点。他表示,目前企业能够活得“小资”也具备了两个主要的条件:一是腈纶当前的特性已不会再被其他品种大规模替代,目前市场需求多为刚需;二是几家民营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目前表现不错。

  很快走完规模取胜的腈纶行业转型显得迟缓,活力不够显得有些游离于市场之外。在以国有企业为主角的这个小众品种行业里,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提升与品牌意识。而这两者,是转型期间,企业由机会时代进入经营时代所必须学习的功课。

  正如祁京梅所提到的,腈纶之前的名气不小,而到现在受有冷落、销声匿迹,业内企业要进行反思。

  除下游需求的多样要求腈纶品种差异化外,腈纶还需要做的更多。比尔拉集团泰国腈纶公司的有关代表在分析影响腈纶消费的因素时,细化到6个方面。除了功能性和成本外,企业还需要关注气候变化、时尚变迁、易穿着性和欧美的流行趋势。

  国外企业思考之细可供国内企业借鉴。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扩大宣传,使下游和消费者知晓腈纶的存在与变化也是每个国内外企业应有的义务与责任。

  比尔拉集团泰国腈纶公司为每类功能型的腈纶纤维注册了商标,这种商业营销手段显示出专业化的程度。腈纶企业走小“小资”路线还需要表现出这样的精致“情调”。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报价
·PTMEG主流价19000→0.00
·纯MDI主流价16800→0.00
·20D氨纶一般报价50000→0.00
·40D氨纶一般报价38000↓500
·溶解浆内盘6300→0.00
·粘短市场中心价13050↑100
·粘短市场中心价12700↑80
·涤纶POY7300→0.00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1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