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2013年度全国棉花种植意向明显减弱
发表时间:2012-12-15      发表评论()

  为初步掌握2013年度棉花种植意向情况,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承建的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于11月下旬在全国范围展开2013年度棉花种植面积意向调查。样本取自15个省(自治区)、89个植棉县(市、团场)、4493个定点植棉信息联系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植棉意向面积6751.5万亩,同比减少427.2万亩,减幅6%。各主产棉区的意向情况具体如下:

  黄河流域棉区植棉意向面积为2443.1万亩,同比减少8.8%。其中,山东省同比减少4.4%,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四省减幅分别为13%、9.4%、31.2%和0.5%。

  长江中下游棉区植棉意向面积为1650.0万亩,同比减少9.3%。其中,湖北省同比减少15.2%,安徽、湖南、江苏和江西四省减幅分别为6.8%、6.4%、3.5%和0.1%。

  西北内陆棉区植棉意向面积为2641.8万亩,同比减少0.8%。其中,新疆自治区同比减少0.8%,甘肃同比减少1.9%。

  全国棉区植棉意向面积较上年度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分析:

  1、部分地区受灾,导致棉花种植收益下降。2012年8月中旬,受台风“海葵”影响,安徽、湖北等部分棉区出现阴雨天气,影响了棉花的生长发育;吐絮期间,河北、山东部分地区棉花也受到降雨影响,产量、质量均出现下降。在收储政策保护下,今年籽棉收购价格虽然较上年有所上涨,但产量下降仍导致受灾地区棉农植棉收益下降,影响了棉农的种棉积极性。

  2、与其他作物相比,棉花收益波动较大。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逐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2013年每50公斤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112元,比2012年提高10元。由于种粮补贴较高,农民收益相对稳定且有保证,而棉花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大,棉农抗风险能力较差,继续种植棉花的意愿较低。

  3、农村劳动力缺乏,无法满足棉花种植所需的劳动力投入。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打工,留守劳动力不足,多选择种植省时省力的粮食作物。相对而言,棉花种植周期长,管理难度大,成本投入多,因而种植积极性不断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春播工作在明年3月份才陆续展开,国内棉花种植面积还存在较大变数。今年国家以20400元/吨的价格收储皮棉,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棉农利益,缓和了植棉意向面积快速下降势头。下一步国内棉花市场形势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最终植棉意向将随政策、经济形势等因素出现新变化。

稿件来源:第一纺织网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报价
·PTMEG主流价19000→0.00
·纯MDI主流价16800→0.00
·20D氨纶一般报价50000→0.00
·40D氨纶一般报价38000↓500
·溶解浆内盘6300→0.00
·粘短市场中心价13050↑100
·粘短市场中心价12700↑80
·涤纶POY7300→0.00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1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