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棉:2011年度全国棉花意向种植面积增加6.2%
发表时间:2011-04-08 发表评论()
3月,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承建的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2011年度棉花种植面积意向调查,涉及15个省(自治区)、89个植棉县(市、团场)、4414个定点植棉信息联系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植棉意向面积7927.2万亩,同比增加462.8万亩,增幅6.2%,较2010年12月份的调查结果下降0.6个百分点。
黄河流域棉区植棉意向面积3077.5万亩,同比增长7.4%,较2010年12月份的调查结果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河南省在近几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出现恢复性增长,同比增16.8%;山东省同比增5.7%;河北省同比增3.8%;天津、陕西、山西三省市增幅分别达到14.9%、6.8%和3.6%。长江中下游棉区植棉意向面积2181.6万亩,同比增长5.1%,较2010年12月份的调查结果下降1.6个百分点。其中,江苏省同比增幅较大,为12.0%;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省同比增幅分别为4.0%、3.2%、2.8%和1.4%。西北内陆棉区意向面积2651.4万亩,同比增长5.7%,较2010年12月份的调查结果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新疆自治区同比增5.4%,甘肃省同比增17.2%。
2011年度,全国棉区植棉意向面积较上年提高,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发布了《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标准级皮棉收购价格为19800元/吨,使广大棉农吃了“定心丸”,棉花种植效益有保证,是棉田面积有所增加的基础条件。二是籽棉收购价格高位运行,农民植棉比较收益明显上升。国内籽棉收购市场以高于4元/斤的开秤价格揭开2010年度收购序幕,截至3月25日,本年度国内籽棉收购均价为5.73元/斤,同比上涨2.32元/斤,涨幅68.1%。从粮棉比较收益来看,本年度植棉收益大幅提高,截至3月28日,中国棉花综合价格指数为247.49,同比上涨177.0%;全国原粮收购价格指数为131.21,同比上涨29.5%,涨幅不及棉价涨幅的五分之一。此外,植棉收益也明显优于近年来与之争地的油料、辣椒等作物。三是部分棉区套种面积扩大有利于植棉面积的增加。2010年,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大蒜、水果及经特作物的涨幅明显,农民在增加这部分作物意向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与之套种的棉花面积也将相应增加。
不过,无论是与2010年12月份的调查结果相比,还是相对本年度棉花价格涨幅来说,本次调查的棉花意向种植面积增幅均小于预期,棉花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本年度以来籽棉价格大幅波动,棉农植棉信心备受考验。11月中下旬籽棉价格经历一拨深幅调整过程,从2010年11月11日的最高价6.9元/斤一路下滑至12月2日的5.23元/斤,跌幅高达24.2%;3月中旬以来籽棉价格再度回落,此时正值农民决定植棉意向的关键时刻,不利农民树立植棉信心。二是棉花种植成本高企,部分农民放弃植棉。一方面,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投入明显高于粮食,2009年棉花用工量为21.8个工作日/亩,较当年小麦用工量多275%,较玉米多190%,较稻谷多161%,同时“十二五”规划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持续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首要目标,继续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进一步完善各项补贴政策,也降低了植棉对农民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今年农资价格和土地承包费用明显上涨,其中化肥价格同比涨幅超过20%,而植棉所需的化肥投入所占比重较大,导致部分农民放弃或减少棉花种植。三是近年来各地种植业结构调整不利植棉面积增长。如安徽亳州大力种植药材、新疆阿克苏发展林果种植、河北唐山建设蔬菜大棚等,这些地区的植棉面积不增反减,并且仍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此外,土质条件限制植棉面积增幅。例如长江流域的土地绝大部分适合种植水稻,能够改种棉花的沙质土地有限。来源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黄河流域棉区植棉意向面积3077.5万亩,同比增长7.4%,较2010年12月份的调查结果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河南省在近几年大幅下降的基础上出现恢复性增长,同比增16.8%;山东省同比增5.7%;河北省同比增3.8%;天津、陕西、山西三省市增幅分别达到14.9%、6.8%和3.6%。长江中下游棉区植棉意向面积2181.6万亩,同比增长5.1%,较2010年12月份的调查结果下降1.6个百分点。其中,江苏省同比增幅较大,为12.0%;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省同比增幅分别为4.0%、3.2%、2.8%和1.4%。西北内陆棉区意向面积2651.4万亩,同比增长5.7%,较2010年12月份的调查结果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新疆自治区同比增5.4%,甘肃省同比增17.2%。
2011年度,全国棉区植棉意向面积较上年提高,主要原因:一是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发布了《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标准级皮棉收购价格为19800元/吨,使广大棉农吃了“定心丸”,棉花种植效益有保证,是棉田面积有所增加的基础条件。二是籽棉收购价格高位运行,农民植棉比较收益明显上升。国内籽棉收购市场以高于4元/斤的开秤价格揭开2010年度收购序幕,截至3月25日,本年度国内籽棉收购均价为5.73元/斤,同比上涨2.32元/斤,涨幅68.1%。从粮棉比较收益来看,本年度植棉收益大幅提高,截至3月28日,中国棉花综合价格指数为247.49,同比上涨177.0%;全国原粮收购价格指数为131.21,同比上涨29.5%,涨幅不及棉价涨幅的五分之一。此外,植棉收益也明显优于近年来与之争地的油料、辣椒等作物。三是部分棉区套种面积扩大有利于植棉面积的增加。2010年,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其中大蒜、水果及经特作物的涨幅明显,农民在增加这部分作物意向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与之套种的棉花面积也将相应增加。
不过,无论是与2010年12月份的调查结果相比,还是相对本年度棉花价格涨幅来说,本次调查的棉花意向种植面积增幅均小于预期,棉花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本年度以来籽棉价格大幅波动,棉农植棉信心备受考验。11月中下旬籽棉价格经历一拨深幅调整过程,从2010年11月11日的最高价6.9元/斤一路下滑至12月2日的5.23元/斤,跌幅高达24.2%;3月中旬以来籽棉价格再度回落,此时正值农民决定植棉意向的关键时刻,不利农民树立植棉信心。二是棉花种植成本高企,部分农民放弃植棉。一方面,棉花种植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投入明显高于粮食,2009年棉花用工量为21.8个工作日/亩,较当年小麦用工量多275%,较玉米多190%,较稻谷多161%,同时“十二五”规划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持续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首要目标,继续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进一步完善各项补贴政策,也降低了植棉对农民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今年农资价格和土地承包费用明显上涨,其中化肥价格同比涨幅超过20%,而植棉所需的化肥投入所占比重较大,导致部分农民放弃或减少棉花种植。三是近年来各地种植业结构调整不利植棉面积增长。如安徽亳州大力种植药材、新疆阿克苏发展林果种植、河北唐山建设蔬菜大棚等,这些地区的植棉面积不增反减,并且仍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此外,土质条件限制植棉面积增幅。例如长江流域的土地绝大部分适合种植水稻,能够改种棉花的沙质土地有限。来源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稿件来源:国资委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