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月度报告(2010年12月)
发表时间:2011-01-21 发表评论()
12月,我国主产棉区籽棉收购进入尾声,市场籽棉资源减少,品级下降。随着国内外期货价格的反弹,籽棉收购价出现回涨迹象。从整体来看,皮棉现货价格处于回暖阶段,但调整幅度有限。年底是纺织品销售的传统淡季,产品销售不畅,企业采购原料的积极性受挫,对高棉价难以承受。部分企业已经着手安排放假,少量经营情况较好企业有补库需求。
一、12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运行特点
1、现货行情缓步回暖,均价出现下滑。12月份国内外棉花期货市场反弹后出现震荡调整,步入尾声的籽棉收购市场呈回暖趋势,对于现货皮棉价格有一定的支持,国内棉花现货行情整体表现缓步上行,现货价格日均涨幅在百元以内。月末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为27508元/吨,较11月末27022元/吨,上涨486元,涨幅2%,当月均价27035元/吨,环比下跌1507元,跌幅5%,同比上涨12229元,涨幅83%。
2、产区皮棉价格跌幅较大,销区相对较小。据对100家棉纺企业调查,12月份,我国棉花主产省份棉花均价下跌幅度较大,其中湖南和湖北328级月均价为26745元/吨和26735元/吨,分别较上月下跌1769元,429级为26135元/吨和26096元/吨,分别下跌1782元和1845元,此外新疆、江苏等地328级月均价跌幅也超过1600元。而主销区浙江、广东等省份的棉花均价跌幅相对较小,其中浙江和广东省328等级月均价27431元/吨和27252元/吨,分别下跌1482元和1431元,429级为26479元/吨和26658元/吨,分别下跌1684元和1491元。
3、收购后期资源渐少,高等级棉花紧俏。12月份新棉收购临近尾声,籽棉品级下降,高等级棉花价格继续走俏,以CC Index328为标准级计算的等级差价率,高等级差价率提高幅度较大,其中129、229级从11月末的4.48%和2.95%,提高到12月末的5.01%和3.39%,分别提高0.53%和0.44%;429、527级则从11月末的2.26%和6.73%,提高到12月末的2.36%和6.93%,分别仅提高0.1%和0.2%。
二、12月影响国内棉价的主要因素
1、调控政策不断,压力逐步消化。11月份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稳定大宗农产品价格总水平,棉花价格逐步回归理性。12月10日央行宣布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18.5%的历史高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六项任务,要求把稳定价格放在首要位置,并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25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加息旨在促使货币政策尽快加速回归常态化和正常化,进而抑制通胀预期。国家不断出台政策调控,制约了国内棉花现货行情的上行,不过市场适应能力有所提高,总体趋于稳定。
2、纱线价格回落销售不畅,纺企临近假期补库不旺。12月份,由于纺织品正值淡季,企业在库存大、资金紧的压力下,降价销售比较普遍,全棉纱价格继续下调。虽然中下旬纱线价格出现止跌迹象,但江浙、广东、福建等地织布企业的消费需求却没有回暖有迹象,有订单的布厂以“随用随购”为主,停机减产的比例有所上升,原料需求低迷。至31日32针织主流35000元/吨左右,40S主流36000元/吨左右,精梳主流39500-42500元/吨,较上月底均有千元以上跌幅。
3、新棉收购价小幅续涨,交售情况稍有好转。月初,受电子盘和现货价格回涨影响,籽棉收购价格有所上调,但是仍低于前期价位。黄河流域的棉农历来有存棉习惯,面对今年这种情势,售棉依然不积极,部分表示要留到春节后再卖;而前期高价大量收购的棉贩也不愿亏本出售。本月中下旬,随着价格持续回暖,棉农与棉贩的交售意愿转强,交售情况有所好转。整体看当月籽棉收购价格出现小幅上涨。
三、国际棉价反弹冲高,超过国内棉价水平。
12月份,全球经济形势好转,美国经济数据较为乐观,欧洲债务危机减退,投资者信心增强,加上棉花供给依然偏紧,国际棉花期现货价格开始止跌反弹。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12月份的预测,本年度全球产量为2515.4万吨,消费2531万吨,期末库存944.8万吨,其中调减了美棉期末库存,对美棉形成利好。整体看,国际棉价12月均价仍呈上涨趋势,其中ICE期棉近期合约均价为142.49美分/磅,较11月份上涨9.56美分/磅;FC Index M月均价为170.89美分/磅,较11月涨11.9美分/磅,1%关税和滑准税下折人民币分别为28822元/吨和29183元/吨,分别高于同期中国棉花价格指数1787元/吨和2148元/吨。
一、12月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运行特点
1、现货行情缓步回暖,均价出现下滑。12月份国内外棉花期货市场反弹后出现震荡调整,步入尾声的籽棉收购市场呈回暖趋势,对于现货皮棉价格有一定的支持,国内棉花现货行情整体表现缓步上行,现货价格日均涨幅在百元以内。月末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为27508元/吨,较11月末27022元/吨,上涨486元,涨幅2%,当月均价27035元/吨,环比下跌1507元,跌幅5%,同比上涨12229元,涨幅83%。
2、产区皮棉价格跌幅较大,销区相对较小。据对100家棉纺企业调查,12月份,我国棉花主产省份棉花均价下跌幅度较大,其中湖南和湖北328级月均价为26745元/吨和26735元/吨,分别较上月下跌1769元,429级为26135元/吨和26096元/吨,分别下跌1782元和1845元,此外新疆、江苏等地328级月均价跌幅也超过1600元。而主销区浙江、广东等省份的棉花均价跌幅相对较小,其中浙江和广东省328等级月均价27431元/吨和27252元/吨,分别下跌1482元和1431元,429级为26479元/吨和26658元/吨,分别下跌1684元和1491元。
3、收购后期资源渐少,高等级棉花紧俏。12月份新棉收购临近尾声,籽棉品级下降,高等级棉花价格继续走俏,以CC Index328为标准级计算的等级差价率,高等级差价率提高幅度较大,其中129、229级从11月末的4.48%和2.95%,提高到12月末的5.01%和3.39%,分别提高0.53%和0.44%;429、527级则从11月末的2.26%和6.73%,提高到12月末的2.36%和6.93%,分别仅提高0.1%和0.2%。
二、12月影响国内棉价的主要因素
1、调控政策不断,压力逐步消化。11月份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稳定大宗农产品价格总水平,棉花价格逐步回归理性。12月10日央行宣布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达到18.5%的历史高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六项任务,要求把稳定价格放在首要位置,并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25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加息旨在促使货币政策尽快加速回归常态化和正常化,进而抑制通胀预期。国家不断出台政策调控,制约了国内棉花现货行情的上行,不过市场适应能力有所提高,总体趋于稳定。
2、纱线价格回落销售不畅,纺企临近假期补库不旺。12月份,由于纺织品正值淡季,企业在库存大、资金紧的压力下,降价销售比较普遍,全棉纱价格继续下调。虽然中下旬纱线价格出现止跌迹象,但江浙、广东、福建等地织布企业的消费需求却没有回暖有迹象,有订单的布厂以“随用随购”为主,停机减产的比例有所上升,原料需求低迷。至31日32针织主流35000元/吨左右,40S主流36000元/吨左右,精梳主流39500-42500元/吨,较上月底均有千元以上跌幅。
3、新棉收购价小幅续涨,交售情况稍有好转。月初,受电子盘和现货价格回涨影响,籽棉收购价格有所上调,但是仍低于前期价位。黄河流域的棉农历来有存棉习惯,面对今年这种情势,售棉依然不积极,部分表示要留到春节后再卖;而前期高价大量收购的棉贩也不愿亏本出售。本月中下旬,随着价格持续回暖,棉农与棉贩的交售意愿转强,交售情况有所好转。整体看当月籽棉收购价格出现小幅上涨。
三、国际棉价反弹冲高,超过国内棉价水平。
12月份,全球经济形势好转,美国经济数据较为乐观,欧洲债务危机减退,投资者信心增强,加上棉花供给依然偏紧,国际棉花期现货价格开始止跌反弹。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12月份的预测,本年度全球产量为2515.4万吨,消费2531万吨,期末库存944.8万吨,其中调减了美棉期末库存,对美棉形成利好。整体看,国际棉价12月均价仍呈上涨趋势,其中ICE期棉近期合约均价为142.49美分/磅,较11月份上涨9.56美分/磅;FC Index M月均价为170.89美分/磅,较11月涨11.9美分/磅,1%关税和滑准税下折人民币分别为28822元/吨和29183元/吨,分别高于同期中国棉花价格指数1787元/吨和2148元/吨。
稿件来源:中国棉花协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