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偏紧VS调控政策施压 郑棉或转入宽幅震荡
发表时间:2010-12-10    作者:张明恂  发表评论()

  一、 行情回顾

  (一) 郑棉走势

  11月份,郑棉在美联储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的助推下加速上涨,创出了33720的新高。但前期大幅上涨累积的风险也急剧放大。而11日中国公布的10月CPI数据大幅上涨及中国央行在前一日宣布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的动作则成为了引爆市场风险这颗不定时炸弹的星星之火。郑棉冲高回落。接下来,获利单大幅出逃的行为加速了市场下跌的速度。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前期大部分涨幅就被快速抹去。临近月底,郑棉主力合约1105已经回到25000点附近,距高点大跌了8700点左右。

  (二) 美棉走势

  11月份,受美联储第二轮货币宽松政策的刺激及随后中国收紧流动性和加息预期大幅提升的影响,美棉在上旬急速拉升后涨势嘎然而止,转为快速回落。临近月底,ICE期棉1103合约已跌至113美分/磅附近,较最高点151.95美分/磅下跌了近40美分。

  (三) 国内棉花现货走势

  受期价冲高回落、国内货币收紧预期及国家物价调控政策相继出台的打压,国内现货棉花在11月高位一路下滑,临近月底,跌势才稍有缓解。截至11月29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级)为26289元/吨,CC Index229级为27053元/吨,CC Index527级为24600元/吨。

  二、棉市重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国内2010/11年度棉花减产,供应面仍然偏紧

  来自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的最新调查显示,今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7568.2万亩,较上年减少1.1%;单产84.0公斤/亩,下降4.4%;总产量636万吨,减少5.5%。

  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今年棉花播种期遭受低温,吐絮期遭遇连续强降雨等灾害天气,棉花质量和产量均受到不利影响。分区域看,8、9月份黄河流域棉区遭遇持续强降雨,棉花吐絮及秋桃生长受到影响,霉桃、烂桃、僵瓣棉现象增多,籽棉质量、产量均有所下降,收获时间推迟。该棉区平均单产70.4公斤/亩,较上年下降1.4%;面积2968.5万亩,下降7.0%;总产量209.1万吨,减少8.3%。其中,山东省东部、河南省南部受灾较为严重,两省总产量预计分别下降9.4%和14.0%;河北省主产棉区所受影响有限,总产量增加0.4%。

  受9月下旬持续降雨和10月冷空气侵扰的影响,长江流域部分棉区空气湿度大、光照偏少,棉桃霉烂现象增多,棉花单产和品质均有所下降,但鉴于植棉面积较上年扩大,总产量有所增加。该棉区平均单产67.4公斤/亩,较上年下降3.7%;面积2075.6万亩,增加5.1%;总产量139.9万吨,增加1.2%。其中,湖北、安徽两省受不利天气影响明显,总产量分别下降2.5%和3.8%;江苏省单产提高13.3%,总产量增加14.6%。

  3月底至4月初的大风浮尘降温天气对西北内陆棉区春播造成一定影响,9、10月份冷空气活动频繁,降雨、霜冻等天气均不利棉花生长和采摘,气温骤降对新棉吐絮及成熟度影响较大,籽棉收获时间进一步推迟。该棉区平均单产114.0公斤/亩,较上年下降7.8%;面积2507.5万亩,增加1.5%;总产量285.9万吨,下降6.5%。其中,新疆单产下降7.7%,总产量减少6.0%。

  2010年11月2日,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公布了全球棉花产销存预测,并将中国2010/11年度的产量和消费量均下调,但产量下调幅度大于消费量。其中产量675万吨,调减21.5万吨;消费量991.7万吨,调减9.9万吨。从调整数据来看,预计2010/11年度中国国内棉花仍处于供不应求局面,整体供需面偏紧的格局短期内恐无法改变。

  ICAC全球棉花产销存预测表

  单位:万吨

  2008/09 2009/10 2010/11

  本月预测 较上月 本月预测 较上月 本月预测 较上月

  期初库存 1223 0 1196 9 893 -3

  产量 2333 -1 2177 -3 2534 10

  供应量 3556 0 3373 7 3428 7

  消费量 2352 1 2461 -4 2499 -14

  出口量 662 0 777 -3 843 5

  期末库存 1196 9 893 -3 927 21

  (二)新棉销售进度缓慢,市场观望心态浓重

  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购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26日,全国多数棉区采摘接近尾声,新棉采摘进度93.1%,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正常年份(同期平均值,下同)下降4.4个百分点;全国交售率为78.9%,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较过去四年正常年份提高5.3个百分点。截至11月26日,全国累计收购皮棉466.8万吨,同比减少73.7万吨,较过去四年正常年份减少41.2万吨;加工皮棉316.3万吨,同比下降15.8万吨,较过去四年正常年份下降30.2万吨。皮棉销售89.9万吨,同比减少21.3万吨,较过去四年正常年份减少59.7万吨。

  自棉花期现货价格大跌以来,市场籽棉收购热情消退,购销双方观望心理较强,收购价格一路下跌。截至11月26日,内地3级籽棉收购均价5.56元/斤,折皮棉成本24001元/吨。棉农惜售情绪较浓,加之棉花企业为规避风险纷纷停收,棉花收购市场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同时,皮棉价格持续下跌,导致纺织企业陷入观望,现货市场仅有零星成交。从目前情况来看,整个棉花产业链陷入僵持状态,市场各方情绪低落,均以观望为主。

  (三)短期库存高,成本高,棉企亏损严重

  7月份以来棉价持续上涨,资金实力较强的纺织企业不断提高原料库存。而进入10月份后,为保障后期生产,部分纺织企业棉花采购力度加大。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国内纺织企业原料库存为34.8天,较10月份提高6.5%,较去年同期提高5.5%,比近三年平均库存天数增加4.7%。在月初棉价大涨时,棉花企业大都看好后市,销售意愿较差,多数棉企和中间商存有大量皮棉。但随着棉花价格的高位跳水,下游纺织企业观望情绪增加,棉企和中间商的库存未能顺利出货。根据相关数据推算,全国棉花工业库存约103万吨,较上月增加6.5%,同比增加9.5%,比近三年平均库存增加7.6%。

  另外,受之前行情持续上涨的影响,棉花企业收购积极性大涨,籽棉报价也持续走高,山东、新疆部分地区籽棉最高成交价格一度达到7.5元/斤以上,加工成本已经超过31000元/吨。目前棉花企业库存皮棉成本大都在28000元/吨以上,而眼下市场报价大都在26000元/吨以内,棉花企业亏损较为严重。

  (四)纱布价格下跌,下游采购谨慎

  受国内收紧政策及棉价大幅下跌的影响,下游棉纱、坯布的价格在11月份均高位下跌,且销量下降。截至11月26日,在各主要代表品种中,纯棉普梳32支纱均价为38900元/吨,较月内最高价43000元/吨下跌了4000多元。而CGT/C45(涤棉坯布)的价格指数为7.4元/米,较月内高价7.5元/米下跌了1.33%。 虽然纱价、布价均大幅下跌,但下游采购仍然十分谨慎,部分纺织企业的沙、布库存有所增加。

  (五)国家政策调控力度加大,棉价承受高压

  目前,国家政策调控措施接踵而至,央行9天内连续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其达到历史新高。据专家分析,在防通胀压力下,央行在元旦前仍不排除有加息和使用其他金融工具进行调控的可能。而为控制国内物价过快上涨,国务院于11月17日发布《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出台了一系列物价调控措施;23日发改委紧急部署了六项物价调控政策。多个部门相继动作,彰显了政府严控物价的决心。而国内的各交易所也纷纷出台了以抑制投机为目的的一系列措施。短短半个月时间,大宗商品市场就被层层叠叠的调控政策阴云笼罩,高压在顶,短期难以抬头。

  (六)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影响棉花走势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也处于一个震荡期。爱尔兰债务问题或引发欧债危机卷土重来,而韩朝交火、半岛局势进一步紧张也引发地缘性风险。受其影响,投资者偏好有所消退,美元指数大幅反弹,进而打压包括美棉在内的大宗商品走势。尽管临近月底,美棉出现超跌反弹,但宏观环境对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仍是影响未来棉花走势的一个重要不确定因素。

  三、后期走势分析

  11月份以后,随着新棉规模上市以及外棉到港量逐步增加,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愈加严厉,高压之下短期内棉价难以大幅反弹。而且,随着后期新棉大规模上市,国内市场将改变目前主要依靠储备棉满足市场需求的现状,供给紧张的局面将得以逐步缓解,棉花市场将逐步回归供需基本面。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郑棉承压大幅回调,但并不意味着郑棉的牛市行情就此结束,受偏紧的基本面支撑,后期郑棉下行空间也较为有限。郑棉或在22000-25000区间内震荡整理。

稿件来源:国都期货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报价
·PTMEG主流价19000→0.00
·纯MDI主流价16800→0.00
·20D氨纶一般报价50000→0.00
·40D氨纶一般报价38000↓500
·溶解浆内盘6300→0.00
·粘短市场中心价13050↑100
·粘短市场中心价12700↑80
·涤纶POY7300→0.00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1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