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中美等国为防止通货膨胀而采取一系列调整政策,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连续震荡回落。国际棉花期货市场在一系列利空消息的打击下跌幅巨大。由于国内外棉花价格存在较大差距,国内纺织及棉花进口企业利用手中充足的配额,大量签约购入外棉,当月棉花进口量大幅增长,其中关税内配额进口近八成。印度棉凭借价格优势仍为第一大来源国,所占份额接近六成。
据海关统计,1月份我国进口棉花30.1万吨,为一年以来最高点,较上月增长39%,较去年同期增长2.86倍;价值5.12亿美元,平均进口单价1699美元/吨,环比上涨3.6%,同比上涨22.5%。2009年度前五个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85万吨,同比增长55.5%。
从主要贸易方式来看,受配额因素影响,1月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比例大幅增长,跃升至第一位;进料加工和保税区仓库转口货物比例大幅下降;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进口比例保持基本稳定。当月,我国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棉花9.69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2.1%,较上月大幅增长27个百分点;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方式进口棉花8.88万吨,占29.5%,较上月减少8个百分点;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口棉花5.73万吨,占19%,与上月基本持平;进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口5.78万吨,占19.2%,较上月减少18个百分点;来料加工方式进口612吨,占0.2%。
各主要贸易方式平均进口价格均有所上涨。其中进料加工进口平均价格1740美元/吨,环比上涨5.7%;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平均价格1720美元/吨,环比上涨2.4%;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和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进口平均价格分别为1669美元/吨和1673美元/吨,各上涨3.1%和0.8%。
进口国别中,从印度进口棉花量和所占比例继续增长,仍为当月第一大来源国,领先优势有所扩大;美棉比重基本稳定;乌兹别克棉增长快速。1月份我国从印度进口棉花17.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57.1%,较上月增长近3个百分点;从美国进口5.1万吨,占16.9%,较上月增长0.8个百分点;从乌兹别克进口3.3万吨,占11.1%,较上月增长6个百分点;从澳大利亚进口5.7万吨,占2.1%,较上月下降1个百分点;其他国家所占比重均在2%以下。
从主要来源国平均进口价格来看,均较上月有所上涨。其中美棉价格最高,为2058美元/吨,环比上涨0.1%;其次是澳大利亚,为1736美元/吨,环比上涨1%;印度为1618美元/吨,环比上涨4.2%;巴基斯坦最低,为1496美元/吨,环比上涨2.3%。
从配额使用情况看,年初进口棉配额较为充裕,关税内进口棉价格优势更为明显,1月进口棉中关税内配额进口占78%,滑准税配额进口占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