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宣布!全球最大纺织化纤巨头旗下年产百万吨装置停产
发表时间:2025-11-10    作者:martin  发表评论()

  第一纺织网11月10日消息(记者  martin 报道):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华化学”)近日发布公告称恒,根据化工企业生产工艺和生产装置的要求,为确保生产装置安全有效运行,按照年度计划,本公司全资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的 MDI 二期装置(100 万吨/年)将于 2025 年 11 月 15 日开始停产检修,上述装置预计检修 55 天左右。

  万华化学表示,本次停产检修是根据年度计划进行的例行检修,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不过第一纺织网注意到,业内普遍认为,作为全球MDI产能占比近30%的行业龙头,万华(宁波)装置停产检修55天,将减少市场供应,这无疑进一步强化价格涨价预期。实际上,价格上涨早已开始。自10月下旬以来,国内MDI价格便已步入上行通道。此次计划检修消息的公布,为看涨情绪提供了更坚实的依据。此外,国际因素的叠加效应不容忽视。来自日本、韩国的进口MDI货源填充缓慢,到港周期延长,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现货紧张局面。内外因素共振,共同导致当前市场价格坚挺上探的强劲态势。

  第一纺织网此间了解到,MDI全称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是聚氨酯产业的核心原料,而聚氨酯是全球六大合成材料之一,因此MDI直接支撑着化工产业链的中游关键环节。它的上游对接苯、苯胺、甲醛等基础石化产品,下游则延伸至建筑、家电、汽车、电子等数十个行业,是典型的“上启下””型材料,其产能和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整条产业链的运转。

  全球MDI年需求量超千万吨,且长期保持3%-5%的稳定增速,没有替代材料能完全覆盖其性能,是化工领域的“刚需产品”。而万华化学,也是凭在MDI占据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产能,成为中国化工产业的龙头。

  我国 MDI 需求主要来自于冰箱、纺织服装领域,2024 年受消费恢复的拉动,2025 年受以旧换新政策拉动,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全球 MDI 行业寡头垄断,仅有 8 家厂商具备 MDI 的生产能力,2024 年 CR5=90%,未来 2-3 年行业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万华。万华化学是全球最大的 MDI 供应商,全球市占率从 2020 年的 22%提升至 2024 年的 32%。万华化学后续继续把握 MDI 行业扩产节奏,行业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买化塑研究院介绍,以科思创和亨斯迈为例,两家巨头相继上调了11月的产品报价。上海科思创纯MDI11月一旬指导价19600元/吨(桶装),环比上调300元/吨。上海亨斯迈纯MDI11月挂牌价格24000元/吨,环比10月上调500元/吨。企业的调价行为具有强烈的市场信号,截至当前,华东市场主流价格已涨至19000元/吨,市场整体呈现易涨难跌格局。贸易市场在现货资源偏紧的背景下,报价心态更为积极,逐步探涨;而终端中小客户出于对后续供应和价格的担忧,询盘与拿货行为趋于积极,形成了对当前价格的短期支撑。

  观察来看,需求端的稳健表现为价格提供了重要支撑。MDI作为聚氨酯核心原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11月份MDI主力下游行业,如氨纶、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鞋底原液等,整体开工率维持稳定,未出现大面积下滑。部分下游企业甚至抱有积极的备货心态,以期规避未来可能更高的采购成本,这种行为本身就在短期内强化了价格的支撑。然而,尽管原料端MDI价格持续上探,但终端主力下游产品价格波动平缓,部分甚至出现微降,成本压力未能有效向下游转嫁。

  公开资料显示,万华化学的前身为烟台合成革厂,创新发展走向世界化工企业前列,公司诞生于 1978 年,前身是烟台合成革厂。1993 年万华走上自主研发之路,成功掌握了 MDI 完整制备技术。2001 年公司成功上市,陆续投资建设了宁波一期和二期 MDI 项目,收购匈牙利 BC,完成了烟台工业园聚氨酯一体化项目建设,实现了 MDI 产能的提升。2015 年至今,公司开拓上游石化业务、下游精细化学品、新材料业务,并投资建设烟台工业园、眉山基地、蓬莱基地等项目。未来公司将持续创新,稳固市场地位的同时不断开拓新兴业务,走向世界化工企业前列。

  近年来,万华化学持续推进产能扩张战略,尤其在聚氨酯核心产品 MDI 和 TDI 领域表现突出,其中,聚氨酯业务方面,截至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MDI 总产能已达到 380 万吨/年,分布在烟台(110 万吨/年)、宁波(150 万吨/年)、福建(80 万吨/年,后续将扩建 70 万吨/年)和匈牙利(40 万吨/年);公司 TDI 总产能已达到 144 万吨/年;石化业务方面,公司依托世界级规模 PO/AE 一体化装置和大乙烯装置,不断拓展 C2、C3、C4 产业链及价值链。2024 年,万华蓬莱一期 PDH 等项目完成建设并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产品质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2025 年 4 月,公司乙烯二期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布局丰富产品线,主要包括 25 万吨/年低密度聚乙烯(LDPE)、40 万吨/年聚烯烃弹性体(POE)、7.32 万吨/年 MTBE、7.99 万吨/年丁二烯等,其余部分则用于内部装置的原料供应。乙烯二期的投产将为万华化学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尤其是在 POE 等高端聚烯烃产品的生产上,有助于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局面,特别是在光伏胶膜和汽车领域;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业务方面,该板块下设功能化学品分公司、新材料事业部、表面材料事业部、高性能聚合物事业部、氯产品事业部、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等八大事业部,产业链布局持续完善。

  财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万华化学实现营业收入1442.26亿元,同比下降2.29%;归属净利润91.57亿元,同比下降17.45%;扣非净利润91.01亿元,同比下降16.72%。单季度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3.24亿元,同比增长5.52%;归属净利润30.35亿元,同比增长3.96%,单季度业绩表现优于前三季度整体水平。

  从业务板块来看,公司三大核心产品系列均实现稳定产销。聚氨酯系列产品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551.43亿元,产量454万吨,销量458万吨;石化系列产品和贸易实现销售收入593.19亿元,产量478万吨,销量460万吨;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38.11亿元,产量189万吨,销量184万吨。各板块产销规模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价格变动方面,不同产品呈现分化态势。聚氨酯系列产品前三季度价格整体震荡,其中纯MDI市场均价18300元/吨,下游需求平稳但进口货源增加;聚合MDI受冰冷、建筑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影响,均价15200元/吨;TDI因部分装置不可抗力及检修导致供应偏紧,均价14700元/吨;软泡聚醚受益于汽车行业增长及家居行业平稳需求,均价8000元/吨。

  石化系列产品价格重心同比整体下移,山东丙烯、正丁醇、MTBE等主要产品价格同比分别下跌6.83%、20.57%、19.87%,仅丙烯酸价格同比微涨0.40%。

  成本端来看,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普遍下行,一定程度对冲了产品降价压力。2025年前三季度,纯苯均价5905元/吨,同比下跌30.05%;5000大卡动力煤均价597元/吨,同比下跌20.61%;丙烷CP均价538美元/吨,同比下降9.12%,丁烷CP均价508美元/吨,同比下降11.96%。

  尽管原料成本有所下降,但受产品价格下行影响,公司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整体毛利有所收窄。

  现金流方面,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0.22亿元,同比下降11.83%;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49.18亿元;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6.91亿元,同比有所减少。

  截至第一纺织网今天晚间发稿前,万华化学收报67.86元/股,涨幅3.97%,市值2124.34亿元。(第一纺织网 martin)

稿件来源:本网专稿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本月行情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1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