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以来,郑棉走出一轮先涨后跌的“过山车”行情,近两日盘面已下破起涨点14245元/吨,多头试图背靠14000元/吨企稳。虽然震荡幅度只有1000多点,但对涉棉企业、投机商、机构而言,多空双方承受的考验却比较大。
对于短期主力合约盘面走势,市场分歧比较大,争论的焦点是多头能否守住万四关口,CF2305合约震荡区间能否维持在14000-15000元/吨?多头的看法是2-3月份将是扶持政策、货币政策密集出台期,2023年新疆及全国棉花种植面积下滑的趋势难以改变,随着棉纺织业“金三银四”的到来,整个产业链的强预期终将照进现实。目前疆内监管库3128B级机采棉综合成本大多在14000元/吨左右,郑棉CF2305合约14000元/吨的盘面价格也成为各方关注、博弈的焦点。
从调查来看,近期郑棉CF2305合约从15275元/吨跌至14085元/吨(下调1190点,跌幅7.8%),疆内外新疆棉现货报价整体跟跌500-700元/吨,导致部分春节前后询价补库的棉纺厂和中间商抄底抄在了“腰部”,观望情绪有所升温。
河北邯郸某纺企表示,由于棉花期现价格不稳定、波动性大,原料采购时机不容易把握,短线主力合约可能下破14000元/吨,加上节后下游织布、印染、服装等消费终端接单形势低于预期,棉纱出货经过短暂的活跃后开始减缓,累库率上升。因此,2月中旬前后纺织原料采购计划预计推迟7-10天。
企业补库心态,一是要观察行业“金三银四”的接单、利润情况,再按需补库;二是从技术面、基本面来看,郑棉本轮探底行情并未结束,跌破14000元/吨的概率还是客观存在。再者,2022/23年度新疆地区棉花总产量预计高于各方预测,加上自2022年9月份以来外棉进口持续发力及2021/22年度棉花结转库偏高,国内棉花供给充足,期现市场缺乏炒作条件,企业观望心态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