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12月,我国棉花进口量17.1万吨,环比下降4.1%,同比增长24.9%,延续9-11月份棉花进口同比高速增长的趋势(2022年9-11月同比增幅分别为20.6%、106.8%、87.4%)。
当月,巴西棉进口量蝉联第一,占比达到66.9%,较11月份继续上升,而美棉占比则下滑至28%,与巴西棉进口量的差距明显拉大,澳大利亚棉花占比从11月份的3%扩大至3.6%,排在第三位,其后依次是缅甸、哈萨克斯坦等,没有进口印度棉。
青岛、张家港等地的几家棉花贸易企业表示,虽然12月份巴西棉、澳大利亚等南半球棉花进口占比增长在预料之中,但巴西棉占当月进口量超2/3及美棉占比萎缩幅度之大仍有些让人吃惊。
部分涉棉企业分析认为,12月美棉进口量占比从10月、11月的51.91%、37%下降至28%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截止1月中旬前,中国各主港保税美棉数量虽然相对较大,但等级、品质指标差异比较大,有些混乱,中后期装运的2021/22年度美棉可纺性、一致性并不理想,考虑到滑准关税配额的有效期截止12月底,因此保税新年度巴西棉、澳棉竞争力更强,企业“闯关”操作偏多。
二是12月份美棉相较其它产地外棉价格偏高,处于劣势。如目前青岛港保税2021/22年度美棉31-3/31-4 36/37(或M 1-5/32)的一口价普遍达到106-108美分/磅,高于2022年度巴西棉M 1-5/32报价1-2美分/磅左右,对于用棉企业而言,美陈棉性价比不高。
三是中国企业询价、签约采购的重心转向2022/23年度美棉。由于国产棉花供应充足、溯源订单低于预期及内外棉花价格延续倒挂,因此中国纺企、贸易商对1/2/3船期美棉的关注度升温,陈棉逐渐淡出视野。
四是由于2022/23年度美棉受降水降温等多因素影响,收获、加工、运输、装船等等不算顺畅,再加上因前期美棉长度、断裂比强度等指标偏弱,买卖双方有协商推后交货的现象,因此12月到港的2022/23年度新棉寥寥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