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棉出现了大幅回调,棉价运行态势逐渐回归基本面。过高的棉价在向下游传导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导致2021/2022年度棉花销售进度远落后于去年同期,同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加大了化纤的使用量。
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购销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全国累计销售皮棉283.8万吨,同比减少271.2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减少181.2万吨,其中新疆销售242.6万吨,同比减少248.0万吨,较过去四年均值减少148.9万吨。现阶段棉花销售量远低于去年同期,下游消费并不乐观。
不仅国内用棉量下降,外棉和外纱进口量也在下降。2022年3月,我国进口棉花20.42万吨,环比增长10.41%,同比下降27.18%。2022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61.70万吨,同比下降36.46%。2021/22年度,我国累计进口棉花98.43万吨,同比下降49.28%。2022年3月,我国进口棉纱12.42万吨,同比下降44.71%;2022年1-3月,我国累计进口棉纱37.54万吨,同比下降34.71%。
从截至3月份的进口数据看出,我国棉花和棉纱进口量在大幅减少,4月份进口数值可能会更低,一方面是国内疫情导致上海等地封城,对江浙地区棉纺产业影响很大,很多企业开机率不到50%;另一方面是4月份国外到港棉价与国内棉价差明显高于3月份之前的价差,由于内外价差不断扩大,国内用棉企业采购外棉意愿明显下降。
此外,截至4月15日,国内棉纱与棉花价差6190元/吨,环比缩小760 元/吨,纺纱亏损扩大;涤短与棉花价差14689元/吨,环比增加34元/吨,化纤成本优势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棉花的用量。
因此,在棉价保持高位、疫情持续扰动、下游消费乏力的环境下,棉花消费暂难有所起色,棉花基本面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除非随着疫情解除,市场消费显著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