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下消费趋势咋变化?190家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中报抢先看
发表时间:2021-09-05    作者:martin  发表评论()

  第一纺织网9月5日消息(记者 martin 报道):截止8月31日收盘,2021年沪深两市及港股纺织服装化纤上市公司财报陆续披露结束,据第一纺织网统计,疫情常态化下的2021年上半年,190家纺织服装化纤类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868.64亿元,上年同期为3904.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人的净利润441.26亿元,上年同期为65.78亿元。

  截至2021年6月30日收盘,沪深两市及港股纺织服装化纤上市上半年总市值达21269.3亿元,上年同期为11065.38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国内疫情有效控制+疫苗接种有序推进,纺织服装行业景气度得到了逐渐回升。而随着纺织服装行业上半年疫情后迅速复苏,同时板块内重点公司在疫情期间趁势进行内功修炼,也奠定了相关公司长期的增长基础。

  国盛证券分析师鞠兴海表示,当前,纺织制造板块重点公司整体处于订单情况较为充沛的状态下,产能端的恢复驱动产量及销量有效增长,观察来看,这些公司增长原因主要有三:一是2020年上半年国内疫情蔓延,复工复产延迟,上游服饰制造公司产能利用率受到影响,故制造板块收入及业绩基数较低;二是供给端来看,产业链所在地区疫情相对稳定,保障有效生产。国内大部分服饰制造商将产能布局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如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国家),上半年疫情状况较全球其他地区相对稳定、生产经营状况相对顺利;三是订单端方面,随着欧美地区终端逐步恢复,传导至上游订单。去年下半年海外疫情扩散,欧美等重要市场终端需求受压,在今年上半年终端需求随疫情逐步恢复,品牌商客户订单需求情况佳。

  同时,上半年存在一些环境因素对出口的制造公司造成扰动,一是外汇波动或带来影响,经过估算,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同比2020年升值约8.2%,以人民币计价的收入及汇兑损益受到影响;二死全球集装箱航运运力紧张,或将拉长制造公司产成品出口转化至商品周期,从而影响收入确认时间;三是当前海外疫情仍有反复,产能利用率有波动风险。

  从服装板块来看,相关龙头品牌全方面深化内功修炼,加速产品创新迭代,聚焦品牌力的塑造与提高,高筑品牌势能,在迎合优质国牌崛起、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取得了显著效果。渠道体系针对疫情做出升级优化,线上开拓抖音等新渠道,线下提升店铺质量,提升店效,收入业绩都有亮眼的增长,逐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短期来看,以下几个因素会使得国内龙头品牌流水表现在短期会有所波动,一是2021年下半年运动鞋服销售将面临着同期基数的快速上升;二是“新疆棉”时间带来的消费者情绪上的冲击影响会边际减弱;三是国际品牌在下半年新品推出的计划如常进行,会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而就中长期而言,行业依然处于较高的景气周期中。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员林相宜则指出,由于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以及影响市场的其他因素众多,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和消费心理不断变化,服装家纺行业内各子行业处于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体来看,户外鞋服行业处于导入期,当需求出现持续增长或爆发性临界点,且企业初期投入运营管理合理可持续时,可能会出现高速增长;内衣、童装行业处在成长期,国内品牌企业较少,分散度较高,竞争较为激烈,行业可能会有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高端女装行业和家纺行业目前处于向成熟期过渡阶段,品牌定位、布局细分市场达到协同效应,可能是行业增长新契机;运动户外行业、鞋类、男装行业、品牌休闲服饰行业目前已处于成熟期,产品销售量增长缓慢,产品利润不断压缩,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当企业进行市场战略调整,行业整合和产业结构将延长企业成熟期,或使子品牌的产品生命周期实现新一轮循环。

  前述国盛证券分析师鞠兴海也坦言,当下,理性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的产品支付溢价,而不是绝对的对国内或国际品牌进行选择,但由于在研发和营销层面的壁垒,龙头公司的竞争力依然是在加强,业界需要看到,目前,国产品牌已经形成了从高端到大众全覆盖的完整的产品矩阵,同时时尚运动作为当红的消费需求,成为品牌传递年轻化形象、占领年轻消费者心智的重要布局。

  可以预期的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市场端依然具有全球领先活力,供应链具有全球领先效率,行业竞争激烈但空间广阔,品牌力、产品力领先,经营效率领先的优质纺织服装企业依然值得持续看好。(第一纺织网 martin)

  以下为2021年沪深两市及港股纺织服装化纤上市公司财报变动情况:

稿件来源:本网专稿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本月行情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1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