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模式,改变了很多企业的生产计划,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运行节奏,改变了全球的经济发展……
在疫情背景下,化纤行业陷入内需不振、出口受阻等困局,但行业运行不乏亮点,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炼化一体、数字经济、产融合作等方面依然颇有建树,既与 “十三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特点一脉相承,又有新形势新业态下催生的新发展模式,进一步巩固了行业在全球化纤工业和我国纺织工业大体系中的地位。
近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解读了化纤行业在过去一年中发生的种种变化,分析了这些变化带给行业的启示和思考,并展望了“十四五”期间行业的发展重点。
疫情影响下,行业表现仍有亮点
纵观化纤行业全年经济运行情况,可以看出化纤行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比较大, 2020年1—10月,我国化纤产量4985万吨,同比增长0.26%;实现营业收入6579.4亿元,同比减少11.81%。实现利润总额161.9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9.97%;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46%,同比下降0.6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加48.49%;化纤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20.6%。
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由于疫情爆发于春节前不久,很多企业处于放假减产或者停工状态,突发的疫情使企业措手不及,导致复工推迟、交通物流受阻、市场需求订单减少、原辅材料供应不足、防护用品紧缺、产品库存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在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化纤行业运行也逐步开始恢复,但海外疫情的快速蔓延重创全球经济,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市场信心坍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4月份WTI原油期货价格一度跌为负值。油价下跌,一方面加重了市场的看跌心态,化纤市场价格频频刷新历史新低,以PTA和涤纶POY为例,2020年均价比2019年分别下跌37%和30%;另一方面也导致化纤企业原料及产品库存损失较大。
疫情对化纤行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需求方面,行业陷入内需不振、出口受阻的困局,聚酯产能投产高峰遇上终端需求下滑,产业链产能矛盾阶段性凸显。随着国内经济的回升,虽然行业各项运行指标的降幅在逐步收窄,质效水平逐步改善,但行业运行压力仍较明显。
“行业运行虽然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总体相对稳定,从纺织行业总体运行数据也可以看出,在纺织工业主要产品门类中,实现产量正增长的只有非织造布和化纤,这体现了化纤行业的刚需特征仍比较明显。而且,这种刚需特征与钢铁、煤炭等其他大宗原材料有一些相似之处。”端小平分析,“但不可忽视的是,目前,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尚未完全缓解,发展信心仍显不足,效益及投资尚未扭转负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化纤行业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产能相对过剩,未来需引起行业关注。”
此次疫情对终端消费也产生了影响,正装消费减少,运动、休闲及居家纺织品服装消费增多,相应地对涤纶DTY需求增加,而FDY则大幅下降。“消费结构出现变化,行业企业理应及时做出调整,但也要客观深度分析这样的变化是否会持续,而不能急急忙忙就做出调整。”端小平解释,从长远来看,此次疫情将加速行业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企业应深度思考对未来做出布局。
此外,疫情给行业带来的显著变化还有逆势上扬的国产碳纤维,其全年的产量增长至15000吨左右,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2020年以来,在疫情对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各行各业的产业经济运行都造成巨大考验的背景下,日本、美国的知名碳纤维企业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然而,我国碳纤维市场却逆势而上,呈现出产销双增的喜人局面。“有两个原因可以解释这个现象,一是碳纤维是用于运动休闲、航空航天、风力发电等领域,而这些需求不会因为疫情而造成下降。二是因为疫情影响,国外碳纤维企业生产、运输不畅,影响了市场拓展。”对于2020年国产碳纤维供不应求,端小平认为这说明我国碳纤维质量已基本过关,未来将迎来更广泛的市场。
炼化一体优势充分显现
在多数企业运行普遍遭受影响的大环境下,一些实行“炼化一体化”发展模式的龙头企业的业绩相对亮眼,营收和利润均大幅增长,这得益于其比较明显的产业链配套优势和民营企业的效率成本优势。
这个优势通过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恒逸石化的相关数据得以体现。2020年三季报数据显示,期内,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恒逸石化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5.16%、206.17%和38.09%。
在多数企业运行普遍遭受影响的大环境下,一些实行“炼化一体化”发展模式的龙头企业的业绩相对亮眼。
对于化纤企业进入炼化行业,端小平表示肯定,他认为化纤企业进入炼化行业可能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产业格局。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化纤民营企业进入聚酯领域改变了中国聚酯产业的格局,也改变了世界聚酯的格局,发展到现在,中国聚酯也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产业。同样,化纤企业进入PTA行业后,中国和世界的PTA产业格局也变了。相信随着中国化纤企业进入炼化行业,世界炼化格局也会发生改变。而且进入炼化行业的这些企业的装置规模极大,技术很先进,会给化纤行业提供品质最好成本最低的原料保证,会使化纤企业受益,从而提升化纤企业竞争力,同时又会反哺上游产业。再有,这些企业本身产业链结构完整,抗风险能力强,通过自身环节负荷的调整,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绿色发展、智能制造依然是重点
2020年,化纤行业在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方面也颇有建树。绿色发展方面,10家化纤相关企业入选工信部第五批绿色工厂名单、49种化纤产品入选工信部绿色设计产品名单、2家化纤相关企业入选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绿色纤维认证工作继续推进,绿色纤维认证企业再增6家,目前已通过认证企业共34家。特别是绿色纤维制品认证的正式启动,将进一步发挥绿色纤维认证作为纺织源头的传导和带动作用。
如今,已有34家企业通过绿色纤维认证。
对于2021年以及“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重点,端小平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化纤行业的年均增速将与世界水平同步,属于需求端驱动的自然增长。当速度降下来后,行业整体将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要顺应“绿色发展”的大潮,继续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要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加大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的发展力度,不断提高我国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加大生物可降解化纤产品的发展力度。同时,还要在不断满足消费者更高需求的基础上倡导绿色消费。
“塑料微粒问题今后还会持续发酵,就纺织行业而言,解决塑料微粒问题的有效途径,主要是提高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回收再利用率和使用可降解纤维。对于循环再利用,目前我们急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地区的废弃物质的回收,二是废旧纺织品的回收。”
对于废旧纺织品回收这个问题,端小平特别强调,目前我国使用化学法回收的废旧纺织品,要求涤纶含量超过80%,否则回收成本就很高。但是目前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纺织品的成分很复杂,不利于后道的回收。
“让消费者使用舒适的纺织品和推动绿色消费,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这两点不矛盾,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既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又利于回收?”端小平认为,这不是任何一个环节能够单独完成的,需要全产业链联动起来共同推动。目前,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导的绿色纤维认证经过几年的运作后逐渐得到了下游的认可,去年延伸到了绿色纤维制品认证,相信将进一步推动绿色消费。
“除了前道发力,终端品牌商也需要发力。目前已经有很多国际品牌在使用可再生材料,并承诺今后几年内全部使用可再生材料,这是非常好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品牌商参与进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生活。”
智能制造方面,新凤鸣集团“化纤行业5G+全要素一体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凤平台”入选工信部《2020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成为面向化纤行业的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桐昆集团“化纤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2021年度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名单等,这将深化化纤行业工业互联网实践和技术、应用、模式创新,推进产品与服务质量升级,为化纤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首次中国化纤行业智能制造系统技术及应用会议上,化纤企业、装备制造企业、系统提供商等的深入交流,使更多的企业深刻地意识到,必须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才能更好地应对行业升级竞争。而在疫情时期,化纤行业高度智能化的生产车间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更是大大减轻了企业防疫压力。
“十四五”期间,化纤行业要加大机器换人力度,继续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化纤企业要通过实施智能制造,逐步将上游供应商、企业自身和下游客户全产业链多环节的数据都打通,实现数据流共享,使客户粘性持续增加,从而在“万物互联”的市场上占得先机。
牵手煤化工,保障产业安全
在刚刚举行的2020中国纺织大会上,有一个特殊的时刻——山西时刻。在这个环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与山西省人民政府、阳泉市人民政府签约开启全面合作,携手共创山西纺织化纤和时尚产业的未来。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而占据纺织原料84%的化纤,其90%的原料来自石油。近年来国际贸易环境日益严峻复杂,有可能对纺织行业的生产造成巨大冲击。我国的能源供应以煤炭为主体,2019年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比57.7%,发挥好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对维护“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内国家能源安全特别是纺织产业安全至为关键,而行业目前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把煤化工到布的产业链做成熟。
现在,2021已经来到,“十四五”已经来到,如何在新的变革、新的形势、新的业态、新的时代、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国际格局下做好化纤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行业都要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让我们即刻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