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行协:2018中国棉纺织大会会议纪要
发表时间:2018-10-29      发表评论()

  10月14日,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的2018中国棉纺织大会暨第五届第四次理事扩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质量变革,提升效率,动能转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迎新、副会长端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曹学军、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商品平衡二处处长尹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朱北娜、中国纺织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赵明霞等领导及嘉宾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大会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王克莉主持。工信部消费品司曹学军致辞中指出,棉纺织是纺织工业的基础,是纺织行业改革的主要践行者和贡献者。近几年棉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形势下,国家对制造业非常重视,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进一步降低制造业成本,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

  国家将聚焦行业发展的热点和行业的诉求,加强产业政策的研究协调,为行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结合中国制造2025强基工程等工程的实施,着力推进先进加工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提升,推荐行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端小平在题为《棉花、化纤与未来》的主题发言中指出,棉花与化纤之间表现为替代、竞争和相互依存三种关系,在最近几十年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时间段,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棉花与再生纤维素短纤维、聚酯短纤在核心资源、产品性能和特点、供应能力等方面各具优劣势。近10年来中国棉纺产业使用非棉纤维量持续增加,2017年达1270万吨,比十年前增加51.7%,占中国棉纺行业纤维量的比重超过60%。

  发言中对近几年棉花供需平衡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储备棉情况和内外棉价差的走势,对近几年棉花政策的变迁和对棉纺行业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对于下一步的新形势,端会长提出4点建议:(1)小步慢走,谨慎投资;(2)三个不犹豫:抓管理、搞研发、机器换人;(3)“一带一路”,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和全球资源配置;(4)一定要有非棉配置。

  徐迎新在《中美贸易摩擦情况分析》主题发言中介绍到,自1993年起,中国对美国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此后顺差额度不断扩大。2017年,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顺差额达到最高值2758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总额的65%。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货物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美国对华出口增速也明显快于其对全球的出口。

  在中美贸易摩擦加税措施中,徐迎新梳理了关于纺织产品加税的情况,提出了三点不利影响:1、我国大部分对美重点出口的纺织品服装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美品牌采购商可以逐步将大部分在华供应链转移至东南亚、南亚和中南美洲国家。2、如果对我所有纺织品服装加征25%关税,我纺织服装业将失去部分对美出口市场。3、更多出口企业将抢夺其他国家市场,订单竞争将白热化,进一步降低我行业的出口利润空间,较大概率使全行业的运行质效下降。

  尹坚对于近期棉花体制改革将重点推进的几项工作作了简要介绍。1.提前研究谋划新年度棉花调控措施。与上年度相比,新年度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将加强对市场形势的预判分析,积极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2.总结近年经验,完善棉花市场调控。一是合理确定储备的定位。目前库存的储备棉储存时间较长,需要继续合理轮出。二是完善棉花进口管理。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兼顾好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的直接干预;坚持服务于棉花及棉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好企业,降低使用成本。今年滑准税配额未区分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就是把自主选择权交给企业。3.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这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棉纺织产业要向高质量、中高端价值链发展,企业必须要讲诚信。下一步将尽早研究出台相关制度。

  俞建勇在《智能制造推动纺织行业创新发展》发言中指出,纺织智能制造重点发展领域应重点从四个方面开展:第一是纺织智能优化制造,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柔性制造能力。第二是纺织服装规模定制,目的是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品牌影响力。第三是纺织服装协同制造,目的是生产全面互联化,精益制造和敏捷制造,制造过程中的节能、降耗、减排。第四是要发展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技术、数字化标识技术、Wi-Fi技术、Web技术、大数据技术。纺织智能制造系统的方案构建应按工艺基础、数字化及网络化、智能化的实施路径。纺织智能工厂应包含生产设备、生产管理、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行业发展等全方位的内容
赵明霞在产业经济走向分析中表示,目前纺织行业已进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纺织行业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趋缓,生产及经济效益增长均有所放缓,出口总量处于触顶调整期,但行业经济增长结构深度优化调整特征更趋显著,纺织行业景气长期保持平稳,运行质效稳定,内需消费特征显现,出口结构优化。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朱北娜对40年来行业的变迁进行了梳理,她强调,纺织行业,尤其是棉纺织行业,是中国工业的母亲行业,是中国纺织服装工业中最大的基础性行业。建国初期,纺织工业基本上以棉纺生产为主,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各地争先发展棉纺织工业,企业遍布全国城乡。入世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棉纺织工业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一路向前。

  40年来,我国棉纺织工业不断挖掘潜力,依靠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匮乏到丰足、计划到市场、国企到多元的巨大变化。全国纱、布产量逐年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高。纺纱、织布产能分别从1978年的1566万锭、50万台发展到2018年的1.18亿锭、118万台;纱、布产量分别从238万吨、110亿米增长到2000万吨、610亿米;利润总额从不足40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从不足100亿元扩大到3000亿元以上;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的占比从无到有,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纺纱万锭用工从300多人减少到60人,织布百台用工从200多人降低到85人。同时,带传输系统、信息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清梳联+粗细联(细络联)装备成为有实力企业的首选,万锭用工可达20人左右,已能够实现夜班无人值守。

  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发起的行业排名活动印证了棉纺织行业的发展与壮大。一批企业坚持以纺织为主业不断发展,连续22年榜上有名。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断跃升,截至2017年底,共有12家会员企业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在沪深港三市上市并以棉纺织为主业的企业达到12家。

  整体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棉纺织行业从大到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棉纺织生产加工每年使用的棉花约占世界的30%,使用的化纤短纤占世界的70%;纺纱和织造产能、纱线和棉型织物产量、棉制纺织品出口量、棉纺织年投资额、装备水平、安排就业人数及拥有的技能人才等均为世界第一;纱线生产60支以上80%在中国,色纺纱生产90%以上在中国,高档村衫色织面料生产60%在中国,高档牛仔面料生产30%在中国,高支高密织物的生产技术主要在中国。

  会上,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李杰向大会作了五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详细介绍中棉行协的工作内容。

  主要包括:1、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认真开展各项党建工作。扎实深入开展各项学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努力提高政治素质。进一步加强支部和班子自身建设。着力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各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2、广泛深入开展行业调研,分析行业情况,对发展趋势作出研判。主要大规模调研活动有春季调研活动、新疆棉纺织发展产能主题调研、配合发改委进行棉花进口配额主题调研等,合计调研企业约1150户,为政策制定提供根据。3、建言献策协调行业发展。中棉行协广泛听取会员企业意见,反映企业诉求,做好行业的代言人,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商,维护行业整体利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4、围绕重点方向,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中棉行协及各专业委员会围绕技术进步、企业管理等方面扎实开展各类相关活动,加强同类企业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助力企业探索转型发展。5、认真筹划,推动课题研究。为将实地调研及统计数据转化为报告成果,中棉行协进一步加强各类研究课题及报告撰写。6、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中棉行协为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牵线搭桥,协同中纺联赴有关国家进行投资调研,加强“行业外交”。7、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中棉行协根据新形势、新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以适应协会、行业的发展。继续办好会刊、网站、微信等平台,加强对外宣传。

  此外,大会审议并通过了会员增补变更情况以及财务报告。

稿件来源: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本月行情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1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