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低档次大路货产品的长丝织造企业,大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库存积压,这些低水平重复生产已经到了必须“刹车”的时刻
目前,我国长丝织造行业面临着国内外需求两不旺的大环境,而行业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的苗头,尤其是生产低档次大路货产品的企业,大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库存积压,少数企业已经面临生死存亡的边缘,这些低水平重复生产已经到了必须“刹车”的时刻。这是记者从6月13日举行的2014全国化纤长丝面料产品开发年会暨粘胶长丝专题研讨会上了解到的情况。
本次会议在浙江湿地新城——嘉兴市王江泾镇举行,由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王江泾镇人民政府主办,嘉兴市荣祥喷织有限公司、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王江泾镇素来以纺织产业为主导产业,全镇现拥有各类织机5万余台,年产量40亿米,形成了以织造业为主导,辅以化纤、印染等产业的浙北重要的民营经济带,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织造名镇”。本次会议在这一织造名镇的召开吸引了200余家长丝织造企业的参会,可谓规模空前。
粘胶长丝具有优异的吸湿透气性、悬垂性和抗静电性
产品开发成效显著
会上,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根据仿真类、女装类、运动休闲类、新型功能类、家纺类、防寒服类和箱包伞布汽车用类等7个类别授予中国化纤长丝面料名优精品金奖67个、精品奖108个、入围奖42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徐文英表示,在今年的名优精品新产品推荐中,无论是参与企业数量,还是参评产品数量与去年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充分说明了企业对产品开发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该项奖励旨在鼓励化纤长丝面料生产企业在科技创新、绿色环保和提升产品质量方面进行产品开发。徐文英向在座企业介绍了行业内多家善于进行产品开发的企业,并逐一分析了公司及产品特色。
恒力集团是中国长丝织造协会首批授予的“中国长丝仿记忆多功能织物”精品生产基地,集团非常重视产品研发,每年开发的新产品多达数百个。本次参评的“灯芯绒”产品制成成品手感弹滑柔软、绒条清晰圆润、光泽柔和均匀、厚实耐磨。经割绒处理后,布面整体丰满厚实,适宜制作秋冬季外衣、鞋帽面料和幕布、窗帘、沙发面料等装饰用品,用途相当广泛,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吴江汉通纺织有限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产品开发很有特色。该公司董事长沈汉镛亲自主导产品研发,所开发的产品档次高,科技含量大,具有较高的产品附加值。其采用涤纶单丝和粘胶长丝相结合的产品是行业的一大创新,具有极高的技术含量。该公司参评的面料全部采用粘胶长丝交织,其中4个产品获得了“精品金奖”,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
岜山集团有限公司一直以专门生产塔夫绸著称,被中国长丝织造协会授予“中国化纤长丝塔夫绸面料精品生产基地”。公司产品品质高,价格也是行业内同类产品最高的,而且地处北方的山东淄博,离南方市场较远,运输成本较高,但他们依靠强大的技术管理和产品开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下来。2013年长丝织造产品开发年会后,岜山集团决定从4000台织机中辟出一部分,专门用于试织和新产品生产,这一举措立马见效。在今年的化纤长丝面料名优精品评选中,岜山集团选送的面料中有3个产品获得精品金奖,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此外,还有多家长丝织造企业十分重视产品开发,这些企业不但没有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反而比以往运行情况更好,所开发的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也保持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抓好创新和营销
我国长丝织造行业目前面临的是国内、国外需求均不旺的大环境。一些生产低档次大路货产品的长丝织造企业,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库存积压,更有一些企业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在外部环境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长丝织造企业更应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注重新产品开发。
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邦伟针对长丝织造产品创新与营销的重要性发表了激情演讲。他提到,创新很重要,但是企业也需要用营销来表达自己。在长丝织造产品商业化过程中,能够做到创新占40%,营销占50%,生产占10%,形成微笑曲线的企业一定能成功。
江苏斯尔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一例。2011年底,“一步法异收缩混纤丝产业化成套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使斯尔克成为业内标杆,而该公司现在的产品开发策略就是走差异化之路,努力领先一步。该公司董事长孙德荣说:“我们必须在管理、技术、营销、服务方面进行全面创新,继续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使斯尔克立于市场潮流的最前端。”
跳出行业看行业,就会发现有很多成功的产品营销案例值得学习。陈邦伟说:“在产品营销中,概念是最重要的。好产品的概念只能有一个,对于长丝织造产品来说,最理想的就是科技感与时尚感的组合。”
上下游联手开发
本次会议将业内专家齐聚一堂,为长丝织造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技术交流平台。在粘胶长丝专题研讨环节,多家企业对粘胶长丝面料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专业的探讨。
江苏新民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织造厂厂长陈英伟讲道:“人丝,俗称‘人造丝’,以粘胶长丝占主导。人丝面料是除了桑蚕丝以外最高端的服饰面料,它具备桑蚕丝几乎所有的特点:透气、吸汗、亲肤、凉爽、高贵、舒适、抗静电等,尤其是30D、40D或50D的细旦丝和高F细旦丝面料,其外观、手感、风格都酷似桑蚕丝,是目前最理想的桑蚕丝面料替代品,但原料平均成本只有桑蚕丝的1/5至1/10左右。”
谈起新民纺织与供应商的合作,陈英伟认为最有特色的就是联手开发。他说:“我们经常根据下游市场需求,主动牵头原料厂家和印染企业,联手开发新原料和新面料。”典型的例子就是新民纺织与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超高F100D和120D粘胶长丝生产各种仿铜氨面料,继而又开发出超高F(50D为主)细旦粘胶长丝生产各种仿真丝薄型面料。这些面料均在市场上受到热捧,实现了批量生产,供不应求。
新乡化纤高级工程师温宝英坦言,面料在开发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前期原料选用时,根据预期的面料风格需要选用100D/44F的消光粘胶长丝,但目前市场上没有这款产品,可能就要用其他的规格替代,进而影响到面料的整体效果。再如织物组织和上机工艺的选配、染整工艺的处理等问题,每个环节做得不好都会影响到面料的预期效果。因此,原料生产、织造、染整等各环节的企业需要密切配合,上下游联合开发,在了解市场的前提下多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利益共赢,使粘胶长丝面料开发迎来新局面。
粘胶长丝面料前景广阔
记者从会上获知,我国粘胶长丝年产能20万吨左右,出口比例占50%左右,即每年有10万吨左右的粘胶长丝原料用于出口。余下的粘胶长丝一部分用于长丝制线、绣花、编织,一部分用于生产高档纯人丝里料,还有一部分用于生产中高端面料——粘胶长丝针织面料、粘胶长丝机织面料。由此可以看出,国内用于人丝高端面料开发的原料不足10万吨。
近年来,服装里料的发展呈多样化趋势,江浙几大轻纺市场销售的主要是纯涤、涤粘交织和涤棉交织的服装里料,几乎没有纯粘胶的服装里料。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服装面、里料中都能看到粘胶这一元素,如意大利女装Max Mara、美国品牌GAP、瑞典品牌H&M,以及西班牙的ZARA等等。温宝英认为,这说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粘胶纤维的认知率、普及率和使用率极高,而我国对粘胶纤维的认知和普及还很不足,造成高端原料做不出高端面料和里料的局面,不能充分展示粘胶纤维的优良性能。
从利润上看,高端粘胶长丝面料的售价能达到50元/米以上,而如果生产诸如富丽绉、富春纺、涤粘交织等产品的坯布价位基本在6~8元,再加上印染费,售价不过十几元,利润空间很小,拼的是量和成本,没有体现出原料优势,也无法创造高额利润。
服装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与面料密切相关,好面料常常会为服装设计带来先机和活力,但多数国产面料档次不高,风格特征不明显,一些国内高档服装生产企业的高端面料需要依赖进口。因此,国产服装面料亟待提高品质,开发创新。
“粘胶长丝具有优异的吸湿透气性、悬垂性和抗静电性,织成的织物手感柔软滑爽,色泽自然亮丽,所以选用粘胶长丝做一些新面料的开发具有现实性意义。”温宝英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