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家八部委发布了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在去年基础上,提高了临时收储价格,完善了具体实施办法。国内棉花市场反应平静,电子盘延续前两周的跌势,但跌幅有所缩小,皮棉现货价格由升转跌。黄河流域籽棉收购进入尾期,籽棉质量有所下降,资源减少,但多数地区收购价格仍稳步上涨。国际市场连续下跌,与国内的价差进一步拉大。
棉花春播即将展开,为了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农工商各方的市场预期,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制定了《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与2011年度相比,本年度预案综合考虑植棉成本上涨、粮棉比价、纺织企业承受力、国内外差价等因素,确定2012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格为标准级皮棉到库价格每吨20400元(公重),较2011年度收储价格高600元/吨,涨幅3%;收储范围适度扩大,除原有的13个主产省区外,其他产区需要纳入收储范围的,可经有关部门研究后另行公布;收储质量标准酌情放宽,以往国家只收储4级以上棉花,在总结去年收储工作基础上,为避免农民“卖棉难”,今年如果局部地区因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导致大部分棉花等级达不到4级以上的,经部门会商后,可在受灾地区放宽收储质量标准到5级。当前正值棉花春播前夕,收储预案的及时公布和收储价的提高,有利于进一步保护棉农种棉积极性,稳定今年棉花生产,促进国内棉花市场平稳运行。
新年度收储价上调基本在业内预期之中,上周(2月27-3月2日)国内棉花期现货市场表现平静,电子盘继续回落,但跌幅较前期有所收窄,电子撮合MA1203合约平均价收于20213元/吨,较前一周下跌93元;郑州棉花期货近期合约CF203周末结算价为20495元/吨,较前一周下跌5元。由于电子盘持续下跌,国内现货价格结束了自2011年12月以来的上涨,连续五天小幅回落。3月2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收于19601元/吨,全周累计下跌22元/吨。
收储继续进行,全周共发放计划49.385万吨,全周成交7.12万吨,日平均水平较前一周下降2.45%。其中内地成交5.028万吨,新疆成交2.092万吨。截至3月2日,收储累计共成交271.207万吨,其中新疆累计成交155.644万吨,所占比例为57.39%;内地累计成交115.563万吨,占42.61%。
受国家收储政策的推动,今年黄河流域的籽棉收购较往年提前进入了收尾阶段,上市籽棉等级、质量、数量均有所下降,而多数地区收购价格则稳步上涨。据中国棉花协会加工分会调查,河北省周平均收购价格由上周7.78元/公斤涨为7.83元/公斤;山东省的周平均收购价格由上周7.97元/公斤涨为7.99元/公斤;河南省价格略有下跌,由上周的7.94元/公斤下跌为7.90元/公斤。资源减少,等级质量下降,企业日收购量减少,停收的棉企增加。
国际棉花市场由于消费不佳、美棉出口签约大幅减少、美元汇率走强,延续自1月底以来的跌势,纽约棉花期货近期合约结算价收于87.46美分/磅,全周累计下跌2.39美分。Cotlook A指数收于98.6美分/磅,全周累计上涨0.45美分。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周末为99.65美分/磅,折1%关税价格15986元/吨,低于国内相近等级3615元;折滑准税后价格为16473元/吨,低于国内3128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