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纺织行业形势依然较为艰难,尽管2月纱产量继续增长,但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趋势明显。在收储政策支撑下,国内棉花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国际棉价继续下跌,国内外差价不断增大,企业青睐进口棉,2月进口棉数量大幅增加。国内销售仍然低迷,企业交储积极性较高,成交量增加。进入3月中旬,各地棉花备耕工作陆续开始,受价格等因素影响,棉农植棉热情下降,备耕积极性不高。
据海关统计,2月我国进口棉花61.9万吨,环比增长89%,同比增长2.3倍。棉花进口大幅增长,纺织品服装出口却在去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环比同比均下降。2月纺织品服装出口97.1亿美元,环比下降55%,同比下降7%。1-2月累计出口312亿美元,同比下降2.6%。纺织生产则维持继续增长,统计局公布1-2月累计纱产量444万吨,同比增长12.5%。
国内棉花市场持续低迷,销售进度迟缓,市场信心不足,电子盘继续回落,现货价格则维持基本稳定。上周(3月12-3月16日)电子撮合MA1203合约平均价收于19779元/吨,较前一周下跌269元;郑州棉花期货近期合约CF205周末结算价为20535元/吨,较前一周下跌425元。3月16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28)收于19572元/吨,全周累计下跌7元/吨。
市场销售不畅,企业交储积极性提高,成交量大幅增加。上周共投放收储计划44.883万吨,较前一周下降7.2%,实际成交10.858万吨,较上周上涨17.5%,其中内地成交7.926万吨,新疆成交2.932万吨。截至3月16日,2012年度临时收储累计共成交291.308万吨,其中新疆161.384万吨,占55.4%;内地129.924万吨,占44.6%。
黄河流域还有部分籽棉收购,收购数量继续减少,质量进一步下降。籽棉收购价格维持基本稳定,周平均在4元/公斤左右。据协会调查,目前棉农植棉热情不高,棉种销售不旺,备耕工作较往年有所推迟:一方面,棉农去年收益减少,植棉积极性下降;另一方面,部分棉区受“倒春寒”等天气因素影响,气温偏低,影响备耕;第三是因市场原因,部分棉农仍在徘徊观望。尽管国家收储预案提高了收储价格,但与粮食相比涨幅较少,加之目前人工、物化等成本均有不同程度上涨,选择不种或减少植棉面积的农民仍然较多,预计全国植棉面积将有较大幅度下降。
美国农业部3月供需报告继续调高全国供应量至2692万吨,消费量调减至2367万吨,期末库存增加。受此影响,加之印度出口政策调整、其他大宗商品走势等因素,ICE期货主力合约周前期继续走低,周后期由于美棉签约量大幅增加,有所反弹。国际棉花市场基本面仍然不佳,近期合约和棉花现货仍以下跌为主。ICE棉花期货近期合约结算价周末收于87.48美分/磅,全周累计下跌1.32美分。Cotlook A指数收于97.55美分/磅,全周累计下跌2.25美分。中国进口棉价格指数周末为98.47美分/磅,折1%关税价格15799元/吨,低于国内相近等级3773元;折滑准税后价格为16288元/吨,低于国内3284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