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国庆节对棉市产生影响 棉价剧烈波动
发表时间:2010-09-30      发表评论()

  中秋节期间,国内外棉花价格上涨迅猛,国内棉价频创新高,ICE期棉也直逼历史高点。为了稳定棉花市场,国家宣布增加40万吨国储棉投放量,紧接着2010年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也在这最为敏感的时候召开,促使国内棉花市场迅速降温,继储备棉成交价格领跌之后,电子盘市场也随之深幅调整,29日电子撮合棉全线跌停、郑棉也以近乎跌停收盘,且30日有承接深幅下探之势;现货市场和收购市场价格涨幅趋缓,个别地区已现止涨企稳态势。同时,受印度棉出口政策逐渐明朗以及中国市场大幅调整的影响,29日ICE期棉也出现大面积跌停。

  2010年9月22-29日,代表内地229级棉价格的国家棉花价格A指数(CNCottonA)均价22142元/吨,上涨2455元/吨;代表内地328级棉价格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CNCottonB)均价21708元/吨,上涨2442元/吨;代表全国3级籽棉收购均价折328级棉价格的中国棉花收购价格指数(CNCottonS)21434元/吨(不含加工费),上涨3390元/吨。

  9月28日,国家发布公告称,为满足纺织用棉需要,稳定棉花市场,有关部门决定增加投放储备棉40万吨,竞卖交易连续进行,不接受纺织企业重新申报,仍然按照抛储60万吨时核定的数量,因此,能够参与其中的纺织企业数量有限,竞拍市场不如前期激烈,从而导致成交价格深幅回落,此外,28-29日推出的资源多为2005年度进口棉也是造成价格走低的原因之一。

  由于国储棉竞拍市场率先降温,加上国庆节长假临近,棉花电子盘市场交易保证金将提高,限制了部分投机资金的炒作,节日效应逐渐显现,多头获利平仓、持币过节的意愿增强,重重的打压了棉价。

  从目前下游纺织企业的产销形势来看,在前期棉价大幅上涨的带动下,下游纱布价格也有所上调,但涨幅明显不及棉花,并且没有形成热销场面。受中美贸易壁垒升级的影响,9月份人民币“被升值”现象明显,不断创出汇改以来新高,给出口型企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利润被逐渐吞噬。鉴于目前棉花和涤纶短纤的价差较大,部分纺织企业迫于成本压力,已经调整了配棉比,增大了涤纶短纤用量,不利于短期棉价继续走高。

  总之,从上年度开始棉花市场已经进入了高价时代,在全球资源紧张、消费需求增长的背景下,长期来看仍有维持高位的支撑。但近期棉价的暴涨行情有较强的调整需求,并且目前尚未形成规模收购,一旦国庆节期间农发行收购资金陆续发放到位,届时棉花市场很可能呈现季节性调整压力,各方需密切关注。

稿件来源:第一纺织网
 相关资讯
发表评论
姓名:
标题:
  • 内容:
  •  
  •  今日报价
·PTMEG主流价19000→0.00
·纯MDI主流价16800→0.00
·20D氨纶一般报价50000→0.00
·40D氨纶一般报价38000↓500
·溶解浆内盘6300→0.00
·粘短市场中心价13050↑100
·粘短市场中心价12700↑80
·涤纶POY7300→0.00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1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