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度重庆丝绸工业企业座谈会在重庆市茧丝绸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市协会”)组织下于2010年9月27日在渝通宾馆召开。市外经贸委、市茧丝办领导,市协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及重点单位负责人共计26人参加了座谈会。
首先,市外经贸委茧丝绸处处长何毅对市协会当前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向大家引荐了市协会代理秘书长郭明武,传达上月中旬在南充召开的“全国茧丝绸工作现场会”会议精神,并与各参会人员一起对房爱卿部长助理《转变方式调整结构 推动茧丝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讲话和王炳南司长的总结讲话进行了学习,让大家认清了我国当前茧丝绸产业的发展现状、布局结构、产业未来的重点支持方向、发展中优势与劣势以及解决发展问题的方法等。
座谈会重点针对目前全市丝绸工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解决产业发展危机急需的政策支持,与会企业进行了积极的交流发言。与会人员一致认为目前丝绸工业的现状是产业链条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设施设备落后,工艺流程陈旧,集团化弱,抗风险能力较差。因此要认清当前我市丝绸工业的现状,科学、合理定位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参会人员认为,当前全国茧丝绸产业发展布局、发展梯度基本明朗,以双剑杆、大提花设备为主,生产以宣传中国文化为载体的高档丝织产品是以后茧丝绸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但稳定现有工业基础,保存特色,拓展特定的外销市场,开启高端设备及新产品的研发是当前重庆茧丝绸产业的发展重点。但重庆丝绸工业的整体民营化,缺少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财力支撑;取消了产业从业人员特殊工种待遇政策,降低了对员工的保护,造成产业工人的流失;城市化进程太快,原料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已成必然;丝绸工业的萎缩速度大于蚕茧生产的减产速度,缺少丝绸工业的带动和支撑,这些客观原因都导致了茧丝绸产业被边缘化。
针对丝绸工业发展中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各参会人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一是减、缓丝绸工业企业的特殊税务征收制度(生丝净征税1.44万/吨);二是恢复丝绸工业从业人员45岁退休的保障制度;三是加快适合重庆原料特点的蚕丝被等产品的研发,并建议市协会组织重庆丝绸工业企业到江浙等地学习蚕丝被加工技术,提升全市蚕丝被的产量与质量,协调市商委,结合商贸流通机制,向国内外大型购物广场、连锁超市进行宣传推广,布点销售网络,建立终端市场;四是稳定重庆丝绸工业现有基础,保持自身特色,稳定现有东南亚低端丝绸产品销售市场的基础上,推进高端设备及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循序渐进向高档市场拓展;五是研究茧丝绸产业政策,要放宽到整个相关产业链条的层面上来,不要只狭隘在行业内,要关注林业、畜牧业、纺织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相关产业;六是扶持新型企业,走出传统生产的链条模式,通过升级机械设备,发展高附加值丝绸产品,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七是扶持产业中的重点企业,把握有限资源集中投入、集中支持,助推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切忌多点开发、零星分布,用重点企业的强大带动力带领整个产业的发展;八是政府应该用好茧丝储备制度,让制度真正起到调控茧丝绸市场,化解危机的作用,实现低进高出的救市机制。
市外经贸委副主任陈渝在听取与会人员的发言后表示,茧丝绸工业企业的发展更多的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自主发展为主体,政府只能提供一定的支持、保障,起强身健体和保驾护航的作用。对于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将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利用重庆作为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试验区先行先试机制,为我市茧丝绸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市茧丝绸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同时对我市茧丝绸产业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产业发展要转变组织方式、创新组织模式,整合企业资源、发展集团企业,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产品结构要进一步优化、定位要更加合理,要形成产业梯度;生产方式要进一步改进,引入高新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市场要加快拓展速度,采用两条腿走路,内、外销售市场兼顾,建立丝绸产品专营店,提升产品的质量与档次;政府的财税政策要加强优化,扶优扶强,抓住重点支持方向,树立龙头。会上,陈渝副主任鼓励大家,在产业发展陷入低估的时期,更要认清现状、提振信心,抓住这次行业恢复发展的大好机遇,助推行业实现恢复性的健康发展。
会议由市协会秘书长王永亮主持,重庆祥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协会会长周永忠,重庆宏美达欣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协会副会长王晓辉,重庆昌州茧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协会常务理事黄蓉,重庆市清溪丝绸有限公司董事长、协会理事付朝仪,梁平宏美达丝绸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协会理事李新建,重庆市双河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协会会员陈松奎等先后在会上发言。